【本報訊】一件平常不過的物件,背後卻承載不少人的盼望,黃色雨傘、連儂牆等令港人聯想起過去近一年半反修例運動中的點滴。「物敍|Objournalist」一連兩星期在香港大學舉辦「格物:反修例運動文物展」,展出他們在運動期間所收集的物件,盼藉物件讓大眾反思自己在抗爭活動中的定位,透過以物敍事方式延續抗爭活動。
展覽一共展出了15件物件,包括一把寫有「光時」口號的黃色雨傘及黃店收據,部份展品由團隊在遊行集會現場所收集,其餘則由他人捐贈,每件物品均由一個白色箱承載着,配以錄音及中英文字呈現,營造現場感及豐富整個故事敍述。
創辦人Stary表示,希望藉物件的實在感,讓大眾憶起反修例期間發生的一切,「物件就係物件,好難話改寫物件,因為呢個係歷史證據。」負責人Offy 更形容文物展猶如港版「戰爭博物館」。
15件物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黃色雨傘。Stary指該雨傘來自7.21元朗站事件一周年活動,由一位女士捐贈,「當時市面上已經幾乎冇黃遮賣,加上把遮印咗光時口號,令到成件物件更加有價值。」但口號增添團隊籌備文物展時的壓力,最終經商量後決定只展示「命」一字。
文物展亦展出一批台式飲品店收據,每張收據上寫有不同的抗爭口號,由「香港加油」、「香港人反抗」到「香港人報仇」。Stary指收據「本身有五蚊銀咁,我嗰陣就好似考古咁,一層層將收據揭開。」
文物展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港鐵單程車票,配以8.31太子站事件片段的錄音,不禁令人想起當日警暴的畫面。Stary慨嘆,「香港人好似遺忘咗啲嘢……由黨鐵變返做港鐵,仲開始搭返」。
團體表示,今次文物展是首次在港舉辦,正積極物色其他展覽場地,亦希望收集更多與運動有關的物件,傳承每件物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