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巴巴(9988)之關連公司螞蟻集團即將在中港兩地上市,成為投資者積極準備的大型IPO活動,在滙市中已略見手影:港滙持續在7.75的強方保證兌換水平,金管局天天接錢,但港元同業拆息(HIBOR)近日沒有持續下壓,反映這些來港泊岸的資金,或有其他用途。
螞蟻上市,預期萬人空巷,但會否成為疫情大牛市中,最後綻放的煙花?則可以從歷史數據作比較。
2007年11月,阿里將其批發業務打包在香港上市,上市價13.5元。掛牌首日一度升至41.8元,但至2008年10月,受金融海嘯衝擊,不到一年已跌破4元。最終阿里在2012年5月,以原價13.5元私有化。5年時間阿里零息「抽水」渡過難關,小股民則換來一殼眼淚。
2014年9月阿里整體在美國上市,11月升至120美元新高,並帶攀阿里健康(241)、雲峰金融(376)及阿里影業(1060)熱炒。其後受「A股大時代」影響,阿里巴巴至2016年初一度跌破60美元招股價。一眾「子弟兵」除阿里健康外,其他個股至今仍然深潛。
2017年9月阿里與平保(2318)及騰訊(700)聯合成立的眾安保險(6060)上市,一度炒至97.8元,昨日收41.4元,高位跌近六成。2019年11月,阿里在香港第二上市,今年3月環球疫情,股市大跌。
可以見到,阿里系列的上市擇時之準確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阿里」的品牌效應,令其上市時已獲得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則是阿里系豐富的市場及銷售數據,或許對未來經濟及後市的判斷,比其他投資者及金融機構更準更強。過去幾次阿里系大規模上市後,大約4至11個月後會出現較為顯著的跌市,近幾次幾乎是「升完就散」的格局。投資者們,記得小心睇路。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
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