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寸金尺土,但中國人重視意頭及忌諱死亡,故凶宅銷售或放租往往比一般住宅困難。為順利完成交易,綜合報道及多名經紀,發現現時主要有三大茅招,市民稍一不慎即可能在半知情、甚至不知情的情況下誤買或誤租凶宅。業界提醒,市民買樓或租樓前應事先翻查凶宅網,亦可透過向銀行估價了解單位價值,及早發現可疑單位。
以事件中租戶吳先生為例,他原以為單位涉及四至五年前的「自然死和自殺案」,豈料單位於一年前曾發生女兒弒母的「謀殺和自殺案」,他抵受不了心理壓力,試住一星期後遷走蒙受金錢損失。另外,地產經紀經常以「唔問唔講」形式去推銷凶宅或其毗鄰單位,若買家或租客不主動查詢,經紀未必會主動公開事件,因為業界指凶宅毗鄰單位或樓上樓下單位常屬灰色地帶,經紀未必會主動提醒。
曾有經紀以「死於平台不算是凶宅」為由,把將軍澳「日出康城」領凱一個曾有人跳樓亡的單位介紹給市民,認為死者於28樓的單位墮下,死亡位置在平台而非住宅內,所以單位不算是凶宅。但客戶其後向業主及經紀發出律師信追究,最終保住30萬定金。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汪敦敬指,買家除自行查閱凶宅網外,應自行為凶宅下定義,例如「樓上樓下唔得,下幾層都唔得。」他又建議,市民可與經紀商討,於合約內增加條款,列明單位並非凶宅,否則可取消交易。同時,亦可向銀行估價,「個單位估價低於正常(甚至沒有估價),你就會知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