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底要完成全面脫貧,但在政府財政大力支持下,地方一些濫用經費的做法不斷曝光。曾被列為貧困縣的貴州劍河縣,耗資8,600萬人民幣(約1億港元)建造世界最大苗族女神像,但由於開工建設期處於脫貧攻堅時期,資金運用引發輿論質疑。當地官方回應指,雕像建設並沒有使用國家扶貧基金,目前已暫停建設雕像的附屬設施。
2017年,這座以不銹鋼鍛造成、象徵苗族美神的仰阿莎雕像建成,總高達88米,同年12月獲認證為世界最大的仰阿莎雕像。當地政府為發展旅遊業,同時斥巨資打造仰阿莎溫泉小鎮和縣城景區建設。其中溫泉城核心區一期工程總佔地面積約430畝,總投資約12億元(約14億港元),整個項目都由劍河縣投資。
不過劍河縣本為國家級貧困縣,直至今年3月才退出貧困縣的名單。網民質疑如果將建造的資金用於脫貧,該縣脫貧的時間或會更早,斥巨資打造豪華工程,倒不如將資金用於扶貧。
劍河縣官方昨發出通報,指仰阿莎雕像項目在2017年開始建設,並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而該縣在2019年實現減貧摘帽,大力推動旅遊業發展。劍河縣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仰阿莎雕塑建成後不久曾遭質疑,適逢2018年至2019年,全縣投入脫貧攻堅,當地政府將所有資金用於突擊脫貧攻堅工作,其他工作例如旅游業已放緩,其附屬設施中途已暫停建設。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