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望成為全球最大IPO的螞蟻集團,市傳於下周二正式招股,並預計於11月6日在港掛牌,不少基金及散戶已磨拳擦掌。多家券商合共已為螞蟻預留近2,000億元孖展額度,預計最終凍資額或高達近萬億港元,破盡紀錄。不過,中美角力對螞蟻招股的風險不容忽視,有分析認為,若特朗普未能連任,或有較大機會「復仇」,在任期的餘下日子向中國企業繼續出招。
綜合市場消息指出,螞蟻集團於本周一(19日)通過上市聆訊,下周二(27日)開始招股,預計A+H兩地合共集資350億美元(約2,730億港元),並在美國大選後11月6日兩地同步掛牌。港交所表示不評論個別事件。
綜合多間券商已預留近2,000億元孖展額,更估計螞蟻凍資金額可能接近萬億港元。其中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譯彬表示,按照目前市場的熱烈反應及期待,預計螞蟻將成為史上的「凍資王」兼「超購王」,料凍資金額達8,000億至9,000億元;耀才亦已預留380億至400億元孖展額,「若市場反應熱烈,有望可能做到500億元」。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亦指,目前有很多客戶查詢招股日子,反映認購意欲強勁,惟他指,螞蟻是一隻很大型新股,估計首日升幅最多一成,走勢屬「留前鬥後」的形態。
螞蟻在港的招股時間除了撞正新iBond發售外,還跨越了美國大選日子。由於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加上特朗普視打擊中資企業為競選籌碼,有分析認為,這對螞蟻招股存在暗湧。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表示,螞蟻上市的最大不確定性是美國大選前,華府對中國的制裁措施會否加碼,或有刻意針對螞蟻上市的招數,例如仿效早前WeChat禁令般,或禁止美國用戶下載及使用螞蟻旗下的支付寶。經濟學家羅家聰表示,雖然特朗普及拜登是競爭對手,於美國國內的政策不盡相同,但對中國的取態上均是「槍口對外」,故一眾中資科企的政治風險未曾減退,「美國會盡能力阻止中資在科技層面插旗」。他估計,若特朗普未能連任,或有較大機會「復仇」,在任期的餘下日子繼續出招。
不過,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則認為,中美磨擦對螞蟻上市影響較微。「美國對中資科企出口術並非第一日的事,但根據騰訊(700)及阿里(9988)被美國針對後,股價表現仍然強勢的經驗,可見市場已逐漸適應有關舉措。基金界對螞蟻上市亦非常正面。有基金經理表示,許多同行都視螞蟻集團為「核心持倉」,意味會長期持有該股票。
另MSCI昨日公佈,有意評估螞蟻H股是否可納入MSCI中國指數,而螞蟻A股或被納入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
螞蟻集團招股進入直路,資金湧入本港部署。港滙持續在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徘徊,金管局繼於周一向市場沽出203.83億港元後,昨日再兩度接錢,共承接144.77億元。銀行體系結餘將於10月22日增至3,623.92億港元,為四年半以來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