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發聲:街場至港隊屢遇不公對待

勇於發聲:街場至港隊屢遇不公對待

近年女權漸受關注,但事實上體育世界仍由男性主導,特別是足球。阿K自小就在球場遇上不公事件,晉身代表隊亦感受到男女待遇大不同。

阿K小時候愛在放學後到華明邨球場踢球,但不時被球場的男孩欺負,「成日會唔同我玩,一係叫我行開,一係叫我守龍。好多時我都唔理,叫佢哋一齊踢,都有啲男仔朋友幫口,但唔識我嘅就會恰我,話踢波唔啱我。」

女足外流靠自己

或許這是每個在香港踢足球的女性都會遇過的事。在香港做女子足球員,少一點熱誠也不行,「男仔可能會為錢踢波,我哋踢波冇人工、咩都冇。」女足球員放工放學後趕去操練比賽的故事,大家聽過不少。阿K續說:「女足一來待遇冇咁好,想去外國踢高啲水平,甚至自己出錢都冇所謂。」近年越來越多女子足球員外流,絕大部份也是靠自己聯絡外國球會,沒有足總幫助。無疑近年女足待遇有改善,但當中仍存不少問題。吳卓蔚早前受訪時提出,港超聯可以復賽,為何女足聯賽卻腰斬,據悉之後足總有人表示,女足不應與男足比較。

阿K敢言,她覺得不公的事不只男女待遇有別,小時候在代表隊梯隊時,已曾就練波車馬費發聲,「U16、U19,讀書時,多數放學後練波,九龍灣、蒲崗村,地點唔定。嗰陣車馬費得50蚊,我知大隊150蚊,我就問教練點解得咁少。」教練回答,因為她們是學生,「我就覺得學生冇工返冇收入,搭車來回都幾十蚊,肚餓食個包就冇晒。唔係應該學生有多啲資源,等唔使擔心放學去踢波咩?」但之後她不再介意,亦是因為對足球的熱誠,她一直堅持到現在,沒有想過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