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邀在香港大學學生會第107屆幹事會及評議會的就職典禮上作主禮嘉賓,這是當晚我對學弟妹們的說話。
「你們可能期望我今晚會講一個政治議題。對不起!你們會失望了,我今天只會講一個老生常談的題目:學習等候。甚麼是等候?等候是一個人期望着某些事情發生,但還未發生前的一種心理狀態。等候是你自願或不情願地接受了,你的需要暫時不能得到滿足。
你需要甚麼?這通常都是涉及某種改變,可能是你內在的改變、與其他人關係上的改變、或你的環境出現改變。等候是關乎時間,而只有當時間是長的,你才會察覺到自己是在等候。
要多久?常識告訴我們改變越大,要等候的時間就會越長。因此,若你希望見到改變,尤其是一些大的改變,就要學習等候,因等候的時間會很長。要有大的改變,過程不單長,且複雜。這是說,沒人能預知改變會確實在哪一刻來臨。當你在等候這樣的大改變來臨時,你永遠不會知道還要等多久。等候就好像是永恒般,這也是為何等候是艱難的,也是為何你要學習等候。若你太早就放棄了,那你期待要發生的事,可能就在你放棄後的下一刻就來臨,失諸交臂。
如何學習等候?有些人誤解以為等候就是甚麼也不做。時間不容許我長篇大論去解說你在等候時能做甚麼,但我希望仍能提出一些大方向。
原則一:不要做一些事令你不能從那將要來到但仍未來到的改變中得益。
你為帶來這改變,已付出努力。為要帶來這改變需做的,你都已做了。改變的過程是長且複雜的,或許你已不需再做甚麼去令改變發生,你只用等候。
這就好像要焗一個蛋糕,你準備好了蛋糕漿,放進了焗爐,並設定好時間。這時你只需等候,焗爐就會完成之後的工作。現實世界的分別,是你不能設定完成的時間。但你至少不會做一些事令你為帶來改變所作的努力,付諸流水。
還有,你要確保當收割成果終於來到的時候,你的人還在。在等候的時候,要用所有方法去保存自己。也不要做一些事與你期望出現的改變有衝突。若你希望能見到多一些公義,在等候之時,你不會行不義。
原則二:做一些事去準備自己,好讓你能從那將要來到但仍未來到的改變中得到最大的益處。
你在等候時實際要做甚麼,與你期望的改變是有關連的,若你希望社會有民主的改變,你就要為將要來到的民主時代做好準備。你可以在等候之時更多去實踐民主。我不是說讀更多,而是實踐更多。很多東西,我們是難以只透過閱讀,而要在實踐中才能學習得到的。
你也不用等到改變終於來到的時候,才去做一些與等候要達成的目標相關的事。在等候之時,你已可以開始準備自己,就去把期望的改變的一些方面實踐出來。若你想社會少一些不公義,你最好現在就去把周遭的環境中的不公義找出來,並做一些事去把不公義的破壞減少一些。
原則三:懷抱希望。
因等候會很長,在這漫長的等候過程,你會灰心是自然不過的事。你會覺得等待好像是沒有止境。你會懷疑過去的努力會否白費;你會擔憂等待最終甚麼也得不到;你會感覺等候就是在浪費時間。要捱得過這艱難的等候過程,就要懷抱希望。
舉個例子,你在等最後一班巴士,若你相信巴士即使是遲了但最終還是會來,你就會等下去。問題是,你相信公義最終必會得勝嗎?我或許要在下一次才能與你分享怎樣去保持一個滿有盼望的心。但若你選擇了等候,你就要想方法去尋索希望。
希望很多時候像一粒種籽,有人在你不察覺的時候,已撒在你心中。也是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有另一些人在你的心澆灌,有人為你細心除去荊棘。當天上的陽光照耀,那希望的種籽就萌芽茁壯成長起來。希望也像燭光,你的心燭本來還未點着,有人用自己心中的火,即使如豆般小,把你心中的希望燃點起來。不過你還是要小心守護它,因狂風是很易把希望之火吹熄的。
無論是種籽或燭光,希望都不是一個人可自己製造出來,而是要與其他人一起去共同培育出來。盼望在經過漫長及艱難的等候的過程之後,你與我能一起見到那個我們都希望見到的改變。」
戴耀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