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withthailand(劉細良)

#standwiththailand(劉細良)

泰國局勢正在惡化,持續多月的青年街頭抗爭再起,警方出動水炮車噴藍水,暴力程度雖然比不上香港,但這是數月來首次升級,曼谷亦進入了緊急狀態。軍方政權仍未動用軍隊戒嚴,因恐怕一發不可收拾,而抗爭者也堅持和理非方式,以免局勢失控。從政治訴求而言,今次年輕抗爭者是針對泰國民主政治的要害:君主制。本來政治風波源於大選,反對派成為國會第三大勢力,結果軍政府搬龍門,受其控制的泰國憲法法院2020年2月21日以未來前進黨向黨魁他納通借款是違法行為為由,解散泰國最大反對黨,並禁止包含他納通在內的黨高層參政十年,此舉目的是令總理巴育將軍在國會的勢力更為穩固。

直擊君主制政治紅線

泰國民主猶如香港,本身體制已經設下重重關卡,以確保軍方繼續控制大局,最後連少數派的反對黨也容不下,群眾憤怒下才被迫上街。不少觀察家已覺察到這次抗爭,擺脫了泰國傳統政治角力的框架,不再是軍方與政黨之間鬥爭,黃衫紅衫軍之爭,而是年輕世代走上街頭,尋求公義,所以大家認為泰國抗爭受香港抗爭影響。正由於無大台無政黨領導,群眾通過社交媒體動員,be water及兄弟爬山,民粹式抗爭的政治議程,往往溢出了體制內政治精英的想像。香港有年輕人打出港獨旗號,泰國同代人更直擊政治紅線:君主制。外界認為新泰王哇集拉隆功乃花花公子,不及父親蒲眉蓬濟世為民形象好,所以才令群眾針對王權。其實,泰國王權不是英女王、日皇等虛位君主,而是舉足輕重有實際影響力。其權力來源不在於憲法,而在於其利益關係網絡。年輕人不是因為新王不及舊王,而是認為王權阻礙泰國民主自由。

首先泰國刑法112條中的「忤君罪」,令不論是學術上或是公開場合中對於泰國王室行為都不容討論,維護王權聲譽猶如維護國家安全,成為壓制公民權利的手段。而王室的而且確介入現實政治中,於是形成了一個不受監督,超越憲法及政治體制的幕後黑手。根據拉瑪九世泰王蒲眉蓬傳記《The King Never Smile》揭露,他一直是泰國重大政治事件的幕後操盤手,沒有他首肯,軍方是無法政變奪權,而民眾因出於對王室感恩,視泰王為一切紛爭的最後仲裁者。發動軍事政變上台的陸軍總司令巴育,出身於奉詩麗吉王太后為名譽總司令的第21步兵團,有傳2014年時任王后的她幕後支持政變推翻文人政府,王權選擇同軍人結盟,因為無論是前總理他信、妹妹英祿,還是被禁從政十年的他納通,都是泰國新興商業鉅子,財雄勢大,一旦掌政,王權肯定受削弱。反之軍人政府欠認受性,需要王權支持,軍頭自知形象欠佳,所以必須對王室敬重有加,並繼續任由他們賺取巨額收入,這種交易,才是阻礙泰國實現真正民主自由的大山。

泰國年輕人敢於挑戰王權,代價不輕,亦因其勇氣,更值得我們尊敬。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