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數碼人幣 港或做境外窗口

深圳推數碼人幣 港或做境外窗口

【本報訊】習近平南巡發表深圳為大灣區重要引擎講話,疑似「擺歪香港」;加上近年本港離岸人民幣發展無突破,本港跨境金融地位淡化。有前財金官員及金融界人士認為,內地正全速推進深圳試點數字人民幣,香港或被安排成境外窗口。

內地冀反制美元主導地位

數字人幣等同由人行主導發行的數碼現金,並非一般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概念;當局近期動作頻頻,繼深圳市政府與人行向市民試點派數字人幣紅包,上周內媒亦報道,深圳11座加油站試點上線用數字人幣支付。

分析指,由於人幣尚未完全可兌換,現鈔在國際間流通更受限制,中美矛盾亦拖慢人幣國際化步伐;當局希望藉數字貨幣打通經脈,甚至反制美元在國際貨幣主導地位。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向本報指,推動數字人幣有利當局捍衞滙率及增加流通性,將是人行積極發展方向,「我認為香港係有角色喺當中」;一如內地當年推動香港成為人幣離岸中心,本港或成境內數字人幣的海外延伸平台。對於有批評指本港離岸人幣業務停滯不前、品種欠創新,陳指離岸業務擴展至甚麼範圍,最主要仍視乎內地對人幣的開放政策。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數字人幣發展及建立相關資金池,是港深可合作發展的跨境交易方向;如人幣將來成熟到某程度可代替美元交易,數字離岸人幣產品便是香港「主打」,就像離岸美元(Euro Dollar)交易樞紐在倫敦一樣。他指一般國家從資本賬未開放到完全開放,都有依賴離岸產品作過渡性階段,本港人幣離岸產品亦要不停進化,例如可開發交易所上市的一系列品種,包括人幣計價的碳排放交易、信貸違約合約交易等。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同意,人幣欠流通量及透明度,假鈔亦多,正如很多滙率仍受控國家,都希望用數碼化打通限制,使本幣成為網上通行貨幣;內地亦積極利用數碼貨幣、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冀擺脫美國在世界貨幣的主導權。倘本港能保住一國兩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變獲外界信任,則內地要推數字人幣成全球網上流通電子貨幣,實現既開放又可控可監測要求,「香港就係呢個境外窗口角色」;數字貨幣毋須一定綑綁銀行戶口,只要手機內置數碼錢包,兩部手機互碰一下已可過賬使用。

最近成立金融科技錢包支付公司圓幣錢包的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4月接受報章訪問時提議建立由中、港、日、韓等四種貨幣組成的區域性數碼貨幣;截至8月底,本港人幣存款為6,7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