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習近平也南下出席慶祝大會,甚至有人與當年鄧小平南巡來比較。事實證明,那次南巡的效果明顯;但這一次,顯然只是要在中共月底舉行五中全會前,進一步彰顯習的權威及核心地位。
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央領導層,根本沒有任何策略去突破目前的國際困局。以極端手段打壓香港、威嚇台灣來展示肌肉,到頭來都只是令整個國際形勢對中共不利。習近平作為始作俑者,不但沒有改弦易轍的意向,現在似乎只希望在國內鞏固這種路線,從而為習延續領導地位打好基礎。
習上任之初便提出「兩個一百年」作為他的思想核心。如果從這角度理解,大抵可以明白這次「南巡」擺出來的姿態有何微言大義。對於10月底召開的五中全會,現在傳聞中的主要議題是第14個五年計劃。從習的角度看來,十四‧五規劃的起點,必定要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然後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即要在2049年達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發。但要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成果仍未獲得確認。在兩會閉幕前的記者會上,還被總理李克強篤爆,全國仍有超過六億人收入只有約1,000元。
如果不能主導這一議題,並把其功績全歸於習近平,一年多之後的中共二十大能否讓習順利打破過往的慣例及黨內共識,繼續擔任黨國最高領導人便很成疑問了。因此,這次「南巡」,除了爭取曝光及民意外,也要主導未來一年多的政策議題,把改革開放成就這個光環緊緊握住。
在深圳成立40周年慶典上的發言,如果有比較新鮮的說法也不外乎兩點。第一是確立深圳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引擎,這與過往仍然強調港澳角色的調子明顯有分別。第二個較有新意的說法,就是先在深圳進一步開放幾個過往抓得比較緊的範疇。這兩點加起來,有人認為是要利用深圳取代香港,那香港以後就只會被邊緣化,連特首林鄭月娥也要在深圳慶典之前先滅自己的威風。
十四五規劃如果要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目標來出發,繼續強調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發展必然會是確立習近平領導的兩條主戰線。但在香港制訂了國安法之後,北京已經看出有機會失去香港這個長期扮演白手套角色的特區。而且也根本沒有把握世界各地針對香港的制裁措施會延續到幾時。因此,如果要繼續強化大灣區發展這一籌碼,要把蛋分開放入不同籃子,便成為了這次要凸出深圳作為發展引擎的理據。
如果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這麼容易,不需要理會國際關注,那上海早就應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了。所以,根本就沒需要討論深圳是否有機會超越香港,香港在一國兩制被摧毀的情況下,就算光環褪色,也不見得深圳就可取而代之。
站在香港人的角度,究竟還有幾多人仍只在意於香港能夠永遠成為所謂的「中國之最」?今天的香港人,最重視的除了是平穩的生活外,就是要保持香港的社會價值及生活方式。是否繼續領先深圳根本就不是主要問題,就算深圳「超越」香港又如何?
早在香港主權移交之前,不少人已預料到香港與中國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所不同的是當年不少人樂觀地估計,中國社會會走向進步,從而令香港與大陸自然地接軌,而不是好像今天所見,要以香港的倒退,以推翻一國兩制來讓大陸那一制吃掉香港。問題是香港真的會這麼容易被吃掉嗎?透過控制傳媒、打壓教師,就可把香港的軟實力轉移到深圳嗎?更重要的是:還有幾多香港人會在意深圳能否取代香港?
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