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創作於500年前的明朝故事,故事主角是一個叫東郭先生的書生,一天,他趕着一頭毛驢,背着一口袋書,到一個叫「中山國」的地方去謀差事。
突然,路上跑來一隻負傷的狼,野狼哀求書生說自己被獵人的箭射中,正在逃命,問書生能否讓自己先躲在書袋裏,暫避風頭。東郭先生心知野狼不好惹,但眼見牠受傷又被追殺,情況危急,沒有考慮太多便出手襄助,書生吩咐狼將四肢蜷曲,然後用繩子把狼捆住,盡可能讓牠的身體變得小一點,之後立馬放進書袋裏。果然獵人很快追至,東郭先生隨口亂說狼從別的方向跑了。獵人不虞有詐,就朝所指路徑追去。
中山狼在書袋裏聽到獵人遠去之後,就央求東郭先生快放牠出來逃生。書生即解開書袋,再幫忙鬆綁繩索。狼回復自由即時露出真面目,張牙舞爪說:「先生既然做好事救了我的命,現在我餓極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讓我吃掉吧。」東郭先生保命反抗,最後他們約定找跟着遇上的三位人或物來評理,以決定東郭先生的生死。
首先找到老杏樹,他指自己多年來辛勤結果養活農戶一家,到頭來老了還是被賣掉,相比東郭先生對狼的恩德也不是很大,認為給牠吃掉也不算甚麼;第二個遇到為農夫勞碌一生的老牛,農夫一樣對牠忘恩負義,老牛的結論同杏樹一樣,東郭先生小命危在旦夕之際,很快就遇上第三個目標,這途人知道來龍去脈後,想了想說:「你們的話,我都不相信,這口袋這麼小,怎麼可能裝下體形如斯大的狼呢!或者可以實地做一次,讓我親眼看看再作決定吧。」狼認為自己勝券在握,便蜷作一團,讓東郭先生重新用繩子把牠捆起來。這時途人立即把口袋紮緊,對東郭先生說:「野獸是不會改變本性的,你對狼仁慈,簡直太糊塗了。」話口未完鋤頭一揮,把狼打死。自此,「東郭先生」也成為迂腐代名詞。而「中山狼」也成為忘恩負義的「代言人」。
最近幾天鋪天蓋地宣傳內地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年,有說「深圳創造了世界奇蹟」,領導人南下時的講話,並沒有提及香港對深圳發展的貢獻,着墨香港的地方亦不顯著。究竟誰是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中山狼?才不用說啦,你懂的!很多人認為鄰國已決定放棄香港特區。然而這小島的意義在於擁有內地最稀缺的東西,是「自由及民主參與」。曾幾何時,小島擁有相當自由的空間和制度的基礎。深圳現在談改革開放,老實說,沒有自由又那來創意?一言一行動輒得咎,單說半句都可以言入罪,還說進一步開放,究竟開甚麼放甚麼呢?
鄺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