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肺疫情重創經濟,全港多區工廈劏房應運而生。本報發現工廈劏房「林立」的觀塘商貿區,出現罕見的商廈劏房,有人將連續三層商廈間成多戶劏房,甚至「1劏23」,遭地政署釘契依然懶理,買入樓層構建「劏房大廈」收租,違規八年。持有該物業的公司董事,正是反修例風波中被標籤為靠攏福建幫的富臨集團CEO楊維。
記者:莫家文 徐雲庭
本港工商業重鎮的觀塘南商貿區,前年11月獲城規會規劃出觀塘(南部)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並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區內387公頃工業用地皆註明工商用途,為轉型新型商業區作準備,其中被劃為「商業(1)」用途的商廈用地僅七塊,佔地1.21公頃,提供餐廳、商店、巿場、教會、學校等商用設施。
涉事鴻圖道90號商廈八層高,由地下至六樓為餐廳或前教會會址,部份休業或已結業,惟獨七樓(6/F)及八樓(7/F)人流暢旺,兩層各被劏成多達23個單位,中庭設公用洗衣機。沿走廊至後梯盡頭,擺滿衣服、波鞋、掛衫架,有通告指阻塞通道,限指定日期內清走。
九樓天台亦被物盡其用,除一劏四外,還有一個全幢獨有的特色天台戶,以圍欄劃出一個面積約800平方呎望海露台,內放盆栽、一張乒乓球枱及一張太陽躺椅,女住戶黃昏放貓散步及做伸展運動。
有女租客稱,每間劏房面積約百多至二百呎,月租4,500元起,各設熱水爐及洗手間,每月水費約50元,電費則按每度電1.6元計算。記者佯裝租客詢問有否單位放租,對方回應:「𠵱家冇啦!」
翻查土地註冊資料,商廈劏房樓層七樓、八樓及天台由兩間公司持有,當中八樓及天台前業主為一間護老院,至前年才被中滿寶有限公司連同五樓(4/F)全層以5,000萬元買入,七樓由富恩國際有限公司前年以599萬元買入。兩公司董事及秘書為楊維與伍鑑津,分別與富臨集團行政總裁及首席財務官同名,當中伍的聯絡地址與富臨集團總部辦事處相同。
若七、八樓連天台共51間劏房悉數租出,以4,500元最低月租計算,月收近23萬元,每年收益達275萬元。資深工程師李智明指,涉事劏房樓層約3,500平方呎實用面積,若以巿價呎租約20元計算,全層出租予餐廳月收7萬元,但改為23間劏房悉數以4,500元出租,月收10.3萬元,較商用多賺47%。
地政總署證實,九龍東區地政處2012年已發現鴻圖道90號七樓出租予非該處所受僱人員作住宅用途,業主限期前未有糾正,已被釘契,但楊維名下另一公司前年買入八樓及天台後繼續劏。
富臨集團回覆上址單位乃股東私人投資,與集團無關。本報電郵富臨集團詢問當日,伍鑑津隨即更改聯絡地址至其他辦公室。
現年51歲的楊維早年接受傳媒訪問,指80年代由內地來港,與胞兄楊潤全及楊潤基加入飲食業由低做起,發現火鍋店大有可為,1992年三兄弟於大角嘴開設第一間富臨火鍋店,生意穩步上揚。其飲食版圖之後越擴越大,富臨集團分設陶源酒家、富臨皇宮、囍臨門酒家、金皇廷囍宴等品牌,他進一步將業務交棒予長子楊浩宏,再發展炑八韓烤、柞木炭家等韓式飲食品牌。
然而,去年8月反修例風波中,北角富臨酒家被指接待於北角襲擊市民的福建幫,遭市民呼籲罷食甚至大肆破壞,集團經營狀況開始轉差。根據最新年報顯示,富臨截至今年3月底收入18.5億元,按年跌三成,虧損達6.37億元,去年同期則賺2,550萬元;其財政狀況亦惡化,現金及銀行結餘由4.96億元跌至3月底1.16億元,總借貸由僅40萬元升至9,460萬元。
楊目前連同富臨品牌,名下擁有百多間公司,牽涉劏房問題的鴻圖道90號商廈,由2008年至2018年間透過其持股的三間公司,先後買入二樓(1/F)至天台共八層業權,成為該廈大業主,幾近達到九成強拍大廈重建門檻,然而創辦伯恩光學的隱形富豪楊建文家族,2008年透過名下富士置業有限公司以2,900萬元購入閣樓(M/F)全層,料或作「落釘」博收購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