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習近平上周南巡並宣佈一系列措施,刺激港股,而美國紓困方案和疫苗研發出現阻滯,新一個刺激港股的消息來自五中全會;市場憧憬晶片股、內需股會成為政策受惠股。
恒指上周累計升267點或1.11%,報24386點;科指整周升101點或1.35%,報7604點,漲幅跑贏恒指。惟因美國紓困方案和疫苗研發出現阻滯,恒指始終未能重返50天線及100天線。
當前最受市場關注的,將是中共月尾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五中全會),會上將會審議「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等。而五中全會其中一個關注點,就是內地在經濟減速和外交關係問題下,內循環或成為中共保經濟、保就業的最新國策。
市場消息指出,目前中芯國際(981)及華為縱成為美國制裁對象,但半導體產業仍將成為「十四五」的重點戰略產業,內地更力谷「中國芯」。
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分析稱,儘管國內在目標的五年內,半導體產業技術不可能突飛猛進,但可預料大批資金將流向「造芯」概念,並成為半導體上市公司一利好因素。而在國內力谷內循環經濟下,內需板塊亦有較大發揮,建議投資者可關注家電股、汽車股等。
至於港股整體方面,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出,港股難受惠國策股而急升,「香港涉及呢方面嘅都唔形成氣候,唔會對大市有幫助;就算入手呢啲股份,個波幅都會好大,投資者要諗清先好入市」。長遠而言,他認為消費及醫藥股才是較值得長揸的板塊。而新能源及電動車等新興行業,亦屬市場新選擇,投資者可看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