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落幕 萬人記真相 閉館前最後抗爭 光時口號遍展廳

香港故事落幕 萬人記真相 
閉館前最後抗爭 光時口號遍展廳

【本報訊】香港故事變樣之前,港人用眼睛紀錄歷史。香港歷史博物館開放19年的常設展覽《香港故事》,今日起關閉兩年進行翻新工程。近萬人趁最後一日前來參觀,其中「香港回歸」展區最受歡迎,有市民憂慮翻新後的歷史面目全非,盼用記憶及相片傳承歷史。

■展館內掛有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贈港「香港明天更好」題字照片,不少人舉「光復」留影。何量鈞攝

昨《香港故事》展覽最後一日,不少人把握機會參觀。館內最人頭湧湧的地點非「香港回歸」展區莫屬,當中尤以港英時期香港總督旗成為熱點,不少人爭相與旗幟合影。有參觀巿民於《中英聯合聲明》及後記的展板上,放置「SAVE 12 HK YOUTH」的紙張,或貼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的標語貼紙。

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向香港送贈「香港明天更好」題字的照片,同樣成為市民的「打卡」熱點。有人在相片旁舉起「光復」二字,亦有人舉起「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手勢。臨近閉館前,更有市民突然在「香港回歸」展覽廳高叫反修例口號,作閉館前的最後抗爭。

■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香港故事」昨最後一日,大批市民排隊入場參觀。

■有身穿港英標誌衣服的參觀者,細看館內港督展品。

■港英時期展品或在兩年後的新展覽中消失。

英殖時期展品恐難再現

張先生昨特意前來,對英式建築特別感興趣,「睇返香港以前啲building(大廈)真係好靚」。張擔心兩年後的展覽內容將面目全非,估計變化最大會是近代香港歷史部份,「應該就唔會再有以前英殖嘅嘢可以睇,國旗呀嗰啲,應該唔會有機會再見到」。他坦言館方在這個敏感時刻翻新展覽,難免令人感到奇怪,「大家都知呢幾年發生乜事,加上歷史係由勝利者去寫,所以惟有用我哋所記得嘅記憶再話畀下一代知」。

許同學與楊同學亦坐上展覽的尾班車 ,「見證吓香港歷史未俾人改嘅一面」。兩人對香港錢幣歷史及《中英聯合聲明》部份最深刻,「其實見到有啲人睇97(香港回歸)嗰啲都喺度喊」。

蘇女士帶同子女來看展覽,「想小朋友真係認識到香港嘅故事」。展覽至今開放近廿載,蘇大嘆可惜,「由細個睇到𠵱家,都會擔心咁啲文物會去邊呢」。她同樣懷疑翻新展覽屬政治任務,新展覽必定「會無咗啲嘢」,「殖民地色彩重要嘅嘢呀、政權交換上都有機會被換咗,內容上唔知會唔會更改喇」。

康文署指會參考諮詢結果翻新展覽,當中建議刪除自然歷史部份,以及將內容延伸至97年後,並設立專題展區。至於館內涉及香港是英國殖民地或曾經歷殖民地時期的歷史,翻新後會否改動,康文署則未有回覆。

歷史博物館指昨有逾9,800人次入場,而《香港故事》展覽過去19年錄得1,000萬參觀人次。展覽關閉期間,館方12月14日在一樓展廳推出「經典再現——香港故事精華展」,為「香港故事」之濃縮版,介紹香港民間風俗及回歸歷程。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認為,博物館需透過實物表達歷史,展品十分重要,港英時期的郵筒、郵票、街牌等其他生活用品均應在展覽展示,協助市民勾起對過往的認知,「我哋以前可能見過,但生活上冇諗過。我哋生活過程可能覺得有乜咁特別啫,但過咗一段時間,我哋先會睇到佢嘅影響、重要。」

■近百人在「香港故事」展館外拍攝閉幕一刻及拍手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