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式時空逆錯 - 陶傑

德國式時空逆錯 - 陶傑

在影視創作這個戰場,西方頂尖大腦向Netflix聚集,兵分兩路地將荷里活讓給了特技IT,專拍「美國隊長」、 Iron Man、花木蘭之類,另攻全球化之下跨國界智商低端人口。

Netflix自己投資的德國懸疑劇集「暗黑」,一樣時空穿越,即電影「天能」的Make Sense版。網絡時代,加入全球觀眾「天能會」而成為知識份子人口的一員,尚未算高級,成為「暗黑俱樂部」而告訴人家你是這部德國時空懸疑劇的影迷,方為高端人口身份象徵。

看Dark,由於已經是第四年,進入第三季,追這部劇集有如修讀一個正式的學位。由第一季第一集開始上lecture,明白了德國人說這個故事的方向,在德國一個小鎮,開始有兒童失蹤,一個很寧靜的地方,鎮上的人互相認識。四個家庭的人物,陸續交叉出場。

觀眾坐好,開始寫筆記。

看到第三集,已經不得了,有知識基礎的人,會將這部劇集與巴哈的戈登堡變奏曲平行閱讀。編導部署伏筆、經營針線、在時間空間裏的前後呼應、邏輯網絡中的理性佈局,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小節,像巴哈音樂裏的每一個音符,以小見大,在一座宏偉的建築物裏,放置的地方全部見心思。

最後方見識日耳曼文化之博大。編導在戲中德國的這個小鎮,建成一座物理學、哲學、宗教的思想殿堂。像巴哈的音樂一樣,峰迴路轉之際,就是樂章變奏之時。看到第二季,明明是睜大眼睛看戲劇,變成閉上眼睛聽巴哈無異。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不正就是這個意思。

電影經過一百二十年,電視劇半世紀,人物和故事,好像燒菜,材料就是那幾十樣,還可以變出什麼新花樣?日耳曼民族的音樂和科技,由古典主義到瑞士鐘錶和平治汽車,「暗黑」這部長篇,一拆開有如打開一隻鐘錶、拆卸一輛平治汽車,看見零件和細節,環環相扣,其中如何連接,都講得通。

同樣是所謂時空穿越劇,上海的一個辦公室少女,穿越到秦始皇時代,發現自己是宮女,上海辦公室裏的海歸英俊上司,在秦代原來是一個武士。所謂前世今生,老土不堪。「暗黑」的泉源,時間距離很近,二〇一九年的一個高中生,回到一九八六年,看見自己尚在年少的父母,而且開始與他一齊結緣。漸漸見到父母生下一個孩子,原來就是自己。那麼兩個平行時空,同一個人分身存活,又會衍生出什麼樣的數學可能?德國人的時空逆越,表現更高層的智商演算。

這就是軟實力的大比拼了,這一科,德國第一,英美第二,沒有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