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二,天文台整日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歷時14個小時。天文台助理台長陳栢緯翌日早上接受電台訪問,承認預測工具有誤差,會檢視如何改善。天文台發出風暴信號時要傾向保守,因為事關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但若然一早知道判斷錯誤,便應及早作出修正。
2006年八月颱風派比安襲港,多個新市鎮颳起烈風和暴風,天文台最高只發出三號信號,事後自然被人責罵,指為了商家利益,罔顧市民安全。天文台事後作出全面檢討,就三號和八號信號發出準則作出修訂,不再單單參考維港內的測風站,改為參考全港八個氣象站(包括長洲、機場、西貢、啟德、青衣、流浮山、打鼓嶺及沙田)。只要當中有四個或以上預測錄得烈風,便會發出八號信號。
今次遠距離襲港的熱帶風暴浪卡,風力與颱風相差很大,天文台擔心香港同時受到東北季候風影響,很大機會吹烈風,故此在早上市民未出門前發出八號信號,取態正確。但問題是到早上八時過後,浪卡已逐漸遠離香港,八個氣象站只得長洲僅僅錄得烈風,其餘七個氣象站只吹強風,甚至連強風也未及。
天文台其實一早知道預測出錯,卻遲遲不肯修正錯誤,每小時的風暴消息不斷以沒有人居住的橫瀾島、大老山和青洲錄得烈風作掩飾。直到晚上浪卡在海南島登陸,澳門也改發三號信號後,才跟隨改發三號信號;到午夜過後再改發強烈季候風信號。至於長洲,在天文台改發信號後,直至早上上班時間,仍然錄得烈風,故此為顧及長洲居民的安全而要14個小時維持八號信號的理據,並不成立。
今年二月天文台剛換了新台長,而今次走出來承認預測工具有誤差的卻是助理台長。市民信賴天文台,其公眾形象亦頗佳,希望新台長敢於承擔,不要把失誤責任推卸給預測工具;更不要效法特首和個別高官,一早知道決策失誤,卻遲遲不肯修正,以致令特區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跌至谷底。同樣,倘若投資者不肯及早修正錯誤,恐怕損失只會越來越大。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