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屋供不應求 陳帆卸責少子化

公營屋供不應求 陳帆卸責少子化

【本報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發表網誌,藉詞社會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導致公屋平均住戶人數下降,由2006年的3.0人跌至2019年的2.7人,令公屋單位供不應求的情況更嚴峻。立法會議員尹兆堅駁斥,「少子化」即生育率降低,只會減少住屋需求,質疑陳帆誤導,企圖將個人失敗推卸給社會。

陳帆撰文表示,社會結構變化影響公屋需求,隨着社會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公屋平均住戶人數有下降趨勢,由2006年的3.0人,下降至2014年的2.8人,繼而在2019年跌至2.7人,故即使過去五年共有66,900個公屋單位落成,公屋居民人數只由約213萬人上升至約219萬人。

議員質疑為明日大嶼搭台

陳帆然後作出結論,公屋平均住戶人數持續下降的趨勢對當局帶來進一步挑戰,因為興建一間公屋所需的資源相對是固定的,平均住戶人數下降意味着即使投入同樣的資源,入住公屋的受惠人數相對以往卻有所減少。若要將入住公屋的受惠人數維持在與以往相若的水平、甚至增加,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建造更多公屋單位,然而在土地不足的局限下,公屋單位供不應求的情況變得更嚴峻。

尹兆堅質疑,陳帆以「少子化」解釋公屋供不應求有誤導之嫌,因「少子化」即生育率降低,令家庭人口沒正常增長,只會減少房屋需求,不可能令導致供應變得緊絀。公屋申請者一直以家庭為單位,房署亦掌握輪候冊家庭數字,質疑陳帆只是企圖將個人的政策失敗推卸至社會現象,以及為「明日大嶼」造勢搭台。

另外陳帆表示,2025/2026年度及之後預期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按估算平均每年約有35,000個公營房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