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普遍認為照顧者要細心、有耐性,然而照顧者壓力亦不容忽視。有機構調查發現,近兩成半受訪照顧者曾出現罪咎感,當中部份認為表現未達社會期望。機構建議政府檢視現有照顧者支援服務,同時推動大眾肯定照顧者的付出,減低他們的心理壓力。
全職照顧者小寶須獨力同時照顧三名子女及年邁父母,即使明白父母不想住院舍,願意盡孝道用心照料,但獨力難支撐,「工人都有假期,媽媽卻全年無休」。因為時間難以平均分配,會被子女或父母埋怨,令她內疚非常,「小朋友問點解咁少時間陪我哋,真係好有罪咎感」。
小寶的經歷只是冰山一角,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去年12月至今年3月,以問卷訪問157名照顧者,超過一半受訪者因「家庭角色關係」及「傳統觀念」成為照顧者,逾兩成半人表示無人可分擔照顧工作。惟社區支援服務並未足夠協助他們,約一成受訪者無獲得任何「以照顧者為本」的支援服務,另外約四成人僅獲得一項支援服務。
調查機構指,社會普遍認為照顧者要有耐性,甚至「十項全能」,惟照顧過程中,近兩成半受訪者「偶爾」、「經常」或「總是」出現罪咎情緒,因為自感表現與社會期望有嚴重落差(17.91%)、未能應付照顧工作挑戰 (40.76%),以及向對方發怒(45.86%)。當罪咎情緒越高,代表越難投入正常生活,長遠對照顧者身心造成嚴重影響。
基督教服務處認為社會缺乏針對照顧者的援助,建議政府檢視現有的照顧者支援服務,同時推動大眾肯定照顧者的付出、鼓勵僱主推行對照顧者友善的措施,如安排彈性工作時間等,讓照顧者感到被肯定,減低他們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