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重創本港經濟。破產管理署最新數據顯示,9月發出的破產令及公司清盤令創下四年新高。今年首九個月累計申請破產宗數亦達6,656宗,按年升10.5%。有經濟學家預計,本港全年經濟將錄7至8%負增長,而專門處理破產的律師更推測,一旦年底「保就業」等援助計劃完結,破產及失業數字或再創新高。
破產管理署網站顯示,單於今年9月份,發出接管或破產令數目為778宗,按月升50.1%,按年升32.1%,為2016年11月以來最高。9月份提交破產呈請書數目則達到716宗,較上月微跌5宗。至於強制清盤提交呈請書數目為44宗,按月飆升83.3%,按年更升近兩倍。以今年初至今計算,提交破產呈請書數目更達到6,566宗,較去年同期5,940宗上升10.5%。
據破產管理署統計,失業是近年最多破產申請人表示須作出申請的原因。事實上,政府統計處數據亦顯示,肺炎疫情在香港爆發以來,失業人數持續攀升,其中今年6至8月失業率為6.1%,失業人數則增至24.83萬人,比今年5月至7月增加5,800人。同期的就業不足人數亦由13.6萬人升至14.92萬人,增幅約1.32萬人或3.8%,屬沙士後高位。
專門處理破產申請及債務重組的律師孫楚雍指出,個人破產或公司清盤數字增加,成因包括對工作前景有憂慮、大幅減薪、銀行收緊貸款及公司經營困難等。孫透露,今年所接獲有關破產的查詢,亦較上年同期增加約一成,「以往經濟比較好嗰陣,客戶主要想重組多,逼不得已先會破產。但疫情之後多咗人直接揀破產,係專業人士先會仲希望力挽狂瀾重組債務,以免影響將來就業。」
孫楚雍又稱,政府推出「保就業」等措施,的確有助延遲個人破產及公司清盤。但若疫情仍未受控,經濟難見起色,他估計,今年年尾及明年初,失業情況將會更為嚴峻,企業清盤倒閉慘況亦會逐步浮現,導致破產及清盤數字進一步推高。而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預期,本港今年全年經濟或會錄得7至8%的負增長,明年則約為1.8%負增長。而重災區主要集中在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運輸業等,失業規模將遠較金融海嘯期間衝擊大。
有跨國銀行高層亦透露,近月業界對審批貸款的確轉趨嚴謹,部份貸款額甚至會「打個八折」,但暫時未見業界大規模「Call Loan」情況,「畢竟大環境差,銀行都好理解,所以唔會貿貿然Call Loan逼死啲客,反而會傾下點重組債務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