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黑人的華人 - 王偉雄

歧視黑人的華人 - 王偉雄

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數年前在一個飯聚認識了一對夫婦,都是華人,男的稱為「陳先生」吧,是ABC,不懂中文;陳太太卻會說廣東話,而且是地道港式的,原來是香港人嫁到美國來。由於席上有一半人不懂中文,大家都用英語,但飯後各自閒談,陳太太跟我說起廣東話來。談了不久她講到自己的女兒,年方十六七,君子好逑。接着她竟然向我吐露一件擔心的事;「竟然」,不但因為我們初次見面她便如此不諱言,還因為她說出的話明顯是種族歧視。她說:「我最擔心的是女兒和黑鬼拍拖。如果發生,我一定反對,更加不會讓她嫁給黑鬼!」這樣的話在美國是大忌,她那麼直接跟我說,最合理的解釋是假定我會認同。她假定錯了。然而,我不想引起齟齬,惟有敷衍幾句,然後轉換話題,總算沒有不歡而散。

陳太太看來教育程度不低,她丈夫的學歷更是高得很,乃MIT博士。我不知道陳先生在這件事上是否贊同太太的看法,但傾向相信他不贊同,因為我接觸過的眾多ABC中,很少見到明顯歧視黑人的。如果陳先生不贊同太太的看法,他會怎樣看待她的種族歧視?會不會嘗試改變她?這是有趣的問題,但我沒有跟他們繼續交往,所以即使有答案,也無從得知。

另一個更加有趣的問題是,為甚麼陳太太假定我會認同他看不起黑人?我相信是因為有不少華人歧視黑人,華人之間「同聲同氣」地貶低黑人,絕非罕有之事。我寫「不少」和「絕非罕有」,只是下筆小心,事實可能是「很多」和「普遍」。早陣子在網上雜誌《The Diplomat》看過一篇文章,其中有兩個例子,可見這個歧視現象之一斑:(一)北京五星級凱賓斯基酒店的一座升降機在某層停下,門打開後,在等升降機的中國女人見到裏面只有一人,一個高大的黑人,便立即O嘴,然後迅速舉臂,手掌由內向外揮撥了幾下,表示「你關門吧,我才不進去!」(二)一間中國的中學有交換生計劃,安排學生到美國讀書和在美國人家庭寄宿,大部份申請人都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就是不要將他們的子女派到黑人的家庭寄宿。

這兩個例子都是中國的,台灣方面我不清楚,但香港人而歧視黑人者,恐怕為數不少。陳太太就是一例,而我親眼見過的例子當然不止這個。坦白說,自己以前也歧視黑人,不但不喜歡他們的膚色,而且總覺得黑人男人粗野兼有暴力傾向。甚至初到美國時,對黑人的印象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差;還記得到達的第二天便碰上抹車黨,我們在柏克萊市剛停下車,即有一個黑人急步走過來,在擋風玻璃噴些清潔劑馬馬虎虎抹了幾下,然後索取「服務費」。過了很多年後,對美國黑人的歷史和文化認識多了,也和黑人有交往,有一位更成為好友,我才消除了對黑人的歧視(但也不敢說是完全消除,因為畢竟有可能還剩下幾分留在潛意識裏)。

有些華人帶着對黑人的歧視移民美國,在美國居住多年後,仍然保持這種歧視,不同的也許只是現在的歧視不再是空泛的,而是很容易見到具體存在的歧視對象。這些華人的社交圈子局限於其他華人,不要說沒有跟黑人交往,連相識的白人也不多,怎會有機會讓黑人改變他們的看法?我說的不只是自困於唐人街的那些教育程度低的華人,也包括一些教育程度高的;後者雖然教育程度高,但可能由於英文差勁,也可能因為不敢走出comfort zone,始終只有華人朋友,幾個相識的白人(英文說的acquaintances,和friends有很大分別),黑人則勿近。

這些鄙黑的華人往往崇白,心目中的膚色等級是黃高於黑,但白又高於黃。他們未必會承認崇白,但只要遇到白人對他們稍為友善,立即高興得很;這是崇白心態的流露,如果他們能深入反省,自當難以否認。不知這些鄙黑崇白的華人有沒有想過以下這一點:歧視黑人的白人,有很多同時看不起黃種人。還有,美國的白人種族主義者雖然歧視黑人,但總不會不當土生土長的黑人是美國人;但對於移民來的華人,就算你們入了籍,下半生在美國長住,只要他們看到你們的膚色和聽到那帶華語口音的英語,便始終視你們為外來的(foreign)。崇白而被白人歧視,不知是怎樣的一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