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排污水 珊瑚分佈減半

大灣區排污水 珊瑚分佈減半

【本報訊】習近平「聖旨」下,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將無可避免加快人工建設,代價就是自然景觀與生態。大灣區發展對區內生境破壞,並非空談,港大調查顯示,大灣區的珊瑚分佈及多樣性近數十年經歷了災難性的衰落。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首次就大灣區珊瑚群落的歷史活動作出調查。研究團隊將搜集所得的化石資料與浸大邱建文和James XIE博士所搜集的現代珊瑚群落資料作對比,發現香港南部水域的珊瑚多樣性比過去下跌40%。

珠江河口及吐露港重災

研究亦發現,香港水域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物種鹿角珊瑚受人類活動影響至深,其分佈比過去減少50%。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的是項研究亦顯示,珊瑚多樣化衰落的重災區,分別位於珠江河口和吐露港一帶。

根據團隊所得的資料,關於珊瑚群落的生態轉變,保守估計應在過去一個世紀之內出現,但很可能在過去數十年間至為關鍵。研究總結指出,大灣區經濟發展和缺乏妥善的水質處理方法,令水質轉差,嚴重影響當地的珊瑚群落的生態。

這項研究由港大博士生兼國家地理探險家Jonathan Cybulski領導,透過收集香港附近海域約11個地點的珊瑚化石,為大灣區珊瑚群落建立首個古生態基線。研究揭示在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影響以前,分佈於大灣區的珊瑚物種,包括鹿角珊瑚、薔薇珊瑚及陀螺珊瑚等。

在東京大學大氣與海洋研究所橫山祐典博士的協助下,研究團隊使用放射性碳定年法,運用了上述層遞的原理,搜集了一些早於5,000多年前形成的珊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