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膚小叫:越骯髒,越健康?(盧景勳)

大膚小叫:越骯髒,越健康?(盧景勳)

上星期醫學雜誌《細胞 Cell》有一篇發表自芬蘭學者的研究,內容頗為有趣,研究背景啟自北歐一個長達40年的回顧研究,發現剖腹產的嬰兒長大後會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免疫系統疾病、過敏、肥胖及糖尿病等。 近年發現如果嬰兒能夠盡早接觸各種正常的微生物,會能正面幫助免疫系統發展。剖腹產的嬰孩因沒有經過母親的陰道,未能在出生時接觸正常的微生物,基於這個論點,研究經過嚴格篩選參與的懷孕母親,有七位健康母親願意將自己預先準備100毫克的糞便混入「剖腹產」嬰兒人生的第一口母乳上。

研究發現進食母親糞便的剖腹產嬰兒,腸道微生物菌群能夠達到正常順產嬰兒較高的健康水平,對照組「沒有進食母親糞便的剖腹產嬰兒」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多樣性及功能性則較低。

為甚麼腸道健康對發育中的嬰幼兒特別重要呢?

腸道微生物菌群除影響我們基本的腸道功能外,更直接影響我們免疫系統。有研究發現超過七成免疫系統細胞都集中在腸道之中,免疫系統就好像一支軍隊,需要接觸不同的敵人去維持「力量適當」的防禦能力,以達至一個微妙的平衡,「正常好菌」會訓練免疫系統進入一個「調和狀態」, 偶爾接觸到致病病菌,可訓練免疫系統作出合適的抵禦力;反之壞菌長期過多,有機會破壞腸壁黏膜,導致腸道免疫系統長期處於「作戰狀態」, 防禦能力會變得異常「敏感」,當身體接觸少量正常的細菌或致敏原,便產生「過激的防禦反應」,這就是我們所講的過敏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有甚麼方法可以提升嬰幼兒腸道健康發展?

醫學界近年重新確認自然分娩的好處及提倡避免不必要的剖腹產子,盡量餵哺母乳,多接觸大自然環境,六個月後開始慢慢加固並盡早進食多種類的食物,世界過敏組織(WAO)亦建議如果父母病史有敏感高危風險,可考慮在懷孕或嬰幼兒期間補充合適的益生菌,增加腸道微生物及免疫系統的平衡,而是否餵哺媽媽的糞便給每一個剖腹產嬰兒,應該還要經過一個漫長的討論及研究。

盧景勳醫生 中大榮譽臨床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