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市面不少安全套以「薄」為賣點,安全套越薄,售價亦越貴。消費者委員會最新測試九個牌子共30款安全套,發現各樣本的厚薄相差超過四倍,即使同樣聲稱「超薄」的樣本,厚度亦相差逾倍。消委會同時發現約三分一樣本以「0.01」、「0.02」、「0.03」等數字招徠,令消費者聯想到與產品厚度相關,但其實兩者沒關連,代理商辯稱有關數字純屬產品型號,有市民批評誤導。
消委會測試九個牌子共30款安全套,每個售價約3.5至22元,不同物料厚度不一,相差可逾四倍,其中合成物料聚氨酯(PU)安全套樣本較薄,平均厚度介乎0.019至0.030毫米。22款橡膠安全套厚度差異最大,平均厚度由0.039至0.093毫米。
17款(57%)樣本包裝上印有「薄」的產品描述,如「超薄」、 「超激薄」及「薄至幾近肥皂泡的薄度」,其中八款標有「超薄 / Ultrathin」 聲稱的型號,最薄為相模原創0.01,厚度為0.025毫米,但同樣有「超薄」聲稱的杜蕾斯超薄緊貼裝衞生套,平均厚度為0.057毫米,較前者厚約1.3倍。
消委會又發現大部份安全套對厚度標示含糊,約40%樣本包裝附有的數字描述未必與產品厚度有關,其中八款型號(27%)在包裝標示「0.01」、「001」、「0.02」等數字,但原來與厚度無關,例如「Aoni」兩款樣本包裝印有「001」數字,但實際厚度分別為0.054及0.055毫米,代理商回覆指從未聲稱「001」與產品厚度有任何關係,而「活色生香」代理商更稱0.01及0.02是型號名稱。
物理性能測試方面,四款安全套在測試中有一個樣本漏水,另有五款橡膠安全套分別有兩至八個樣本在較低容量或壓力下破裂,但未超過國際標準的兩個漏水及10個爆破限額,整體表現滿意。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指,廠商在包裝印上數值,令部份消費者以為數字越小等於越薄,卻沒有列明單位,對消費者不公平,敦促廠商列出數值單位及列明小數點後三個位的數值。總幹事黃鳳嫺表示,安全套厚薄有機會被視為商品說明,但是否違反《商品說明條例》視乎廠商如何聲稱,但廠商既以厚薄作招徠,便應說明數值意義。
大律師黃宇逸表示,安全套包裝上即使沒有明確列明數值單位,如法庭認為購買安全套的合理人士均相信有關數值代表厚度,廠商亦可能因誤導性商品說明犯法,「最經典嘅例子係海味舖,雖然好細隻字寫係『両』(貨品單位),但一般合理嘅人都會覺得係『斤』」。
有市民亦批評代理商的解釋荒謬,認為普通人看到數字也會認為代表厚薄度而非型號,批評有意誤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