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治法》報告列制裁原因:林鄭押後選舉 美警告大行勿與10官交易

《香港自治法》報告列制裁原因:林鄭押後選舉 
美警告大行勿與10官交易

【中美角力】

【本報訊】美國國務院前日向國會提交首份《香港自治法》報告,點名10位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和港區國安委秘書長陳國基等人,指他們很大程度上促成中國未有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履行其義務。國務院警告國際金融機構勿與受制裁人士交易,否則可能面對嚴厲制裁。

跟美國財政部8月公佈的11人制裁名單比較,只有香港警務處前處長盧偉聰不在國務院的報告內。今次報告詳述每位官員遭點名原因,其中林鄭月娥是因為今年6月簽署港版國安法、動用緊急法限制香港居民權利與自由等行為,包括將今年9月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美國總統將會在一年內下令向這10名中港官員實施簽證限制,不准他們入境美國。

林鄭月娥

參議員指失擴大力度良機

此外,報告指國務卿及財長須在60天內向國會提交與這10人進行大額交易的金融機構清單,並由總統下令制裁相關機構。制裁方式有10項,包括禁止銀行業務交易、制裁機構行政人員等(見附表),一年內會由總統選擇實施其中5項,兩年內實施全部10項。報告沒有點名提及可能受制裁的銀行和金融機構。

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說:「這份報告證明我們一直反對北京蓄意侵蝕港人自由和實施打壓政策的做法。」他說,中共系統性侵害港人自治及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北京透過施行港版國安法,癱瘓香港民主制度、人權、司法獨立及個人自由。美國已多次公開譴責北京與港府大規模逮捕示威者、因政治因素延後舉辦立法會選舉等行徑。

但有份草擬《香港自治法》的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認為,今次報告錯失了可擴大制裁個人或機構力度的良機。他說:「不幸地,這份報告顯示政府在擴大根據此法追究個人及機構方面的進展緩慢。我敦促採取更多措施,希望可反映在下一份報告中。」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強調,林鄭押後立法會選舉是嚴重問題,「最終押後幾耐其實無人知道,林鄭以疫情之名押後選舉,影響香港人嘅權利,但綜觀其他世界地方選舉都可以如期舉行,真正嘅目的係因為疫情押後,定係因為其他原因?呢個可能成為其中一被制裁嘅罪名。」

至於警務處長鄧炳強被制裁的「罪名」,包括在港版國安法生效後24小時內,拘捕10名民主派人士。楊岳橋指,鄧炳強領導警隊,明顯需要為此「揹飛」。

對於報告警告金融機構一旦與被制裁人士有交易,會同樣面臨制裁。楊岳橋認為,美國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是無遠弗屆、全球性,「當美國話要制裁某啲人士,佢就真係『嚟真』,金融機構要判斷風險,一旦向這類人士提供服務,佢自己都可能會覺得好煩,可能要佢哋(被制裁人士)『過主』。」

中國外交部表示,如果美國堅持走上錯誤的道路,中國會採取反制措施。

特區政府回應指,美國近月越來越明目張膽地干預香港事務。對美國當局發表報告,當中對香特別行政區作出毫無根據和不負責任的指控,港府予以強烈譴責。美國的所謂制裁對香港的金融機構不具法律效力,又指香港金融機構及金融體系整體堅韌穩健,即使面對美國的無理施壓仍會繼續正常及暢順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