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膚之痛

切膚之痛

過去的球季,經歷了15個月的不平常,好不容易地終於圓滿結束。四隊中途退出,難免對賽事的競爭性有所影響,姑勿論如何,六隊都努力去完成餘下的賽程,亦分出勝負和高低。一季過去,正當大家都期盼新一季新開始的時候,卻出現了富力退賽的事件。

以前的港甲也好,現在的港超聯也好,散班都已不是新聞,因為這種無奈是源自不斷的惡性循環。筆者自加入球圈以來經歷不少,包括天水圍飛馬及太陽飛馬等,而三年前的南華事件,更讓人欷歔,加上當年筆者帶領東方奪冠後亦曾面對如此事情,甚至險些失去亞冠資格,足見散班已不是新球會或護級隊的專利,無論有多少歷史、名氣及財力,始終敵不過脆弱的生態環境。

今次富力經歷只有四個球季就退出,的確是對球圈的一大打擊,不僅是職球員失業問題,更令香港足球雪上加霜,顯示出聯賽沒有投資價值,比賽亦將更欠競爭性,如此大環境下,試問青年球員又何以夠膽選擇做職業球員呢?

每次面對散班的切膚之痛,記憶猶新,難以忘掉。富力的退賽,作為主教練的楊正光先生肯定深受打擊,痛心不已,事實上,他過去兩年為富力注入不少活力和衝擊,球隊由最初的散沙到近年成為爭標分子,兩季都鬥到聯賽爭標最後階段,楊sir應記一大功。而退賽事件後,他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前途,反而落力為球員籌謀和找出路,絕對是負責任的表現。希望事件盡快過去,職球員都能得到合理的賠償和新的方向。

陳婉婷

前亞洲足協最佳女教練

周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