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網購平台龍頭淘寶去年進軍台灣,才不足一年時間便黯然退出台灣市場。淘寶台灣昨日發表聲明,宣佈於今年12月31日,正式停止在台灣的營運,昨日已停止落單,公司75名職員將被遣散,衝擊數十萬當地賣家的飯碗,這亦是繼愛奇藝後,第二個結束台灣業務的陸資疑慮網絡服務公司。阿里巴巴發言人表示,尊重在台營運公司的決定,阿里巴巴集團在台業務營運一切如常。
在台負責營運「淘寶台灣」的英商克雷達昨發聲明,因市場環境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今年12月31日正式停止「淘寶台灣」營運。公司在昨早11時關閉平台落單、賣家進駐與商品上架等功能,並協助履行淘寶台灣已交易的定單。目前淘寶台灣有75名職員,淘寶台灣指定好離職補償方案,並安排員工後續就業協助。目前淘寶台灣網站仍在,但首頁已無商品或其他資訊。淘寶退出台灣市場,阿里巴巴集團表示,在台灣業務營運一切正常,提醒台灣買家可透過淘寶購買跨境商品。
今年8月,為因應港區國安法通過,台灣經濟部出辣招限制陸資赴台,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不久後投審會公告,認定「淘寶台灣」是陸資。早於淘寶台灣成立之際,台灣官方已接到舉報指其為陸資,阿里巴巴透過新加坡子公司持克雷達股權雖然不到三成,未超陸資持股認定標準,但因阿里巴巴可操控克雷達的營運方針,判定淘寶台灣屬陸資,罰款41萬新台幣(約11萬港元),限六個月內改正或撤出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稱,8月作出裁罰後,淘寶台灣曾向投審會詢問,但未具體說明如何修正;目前台灣沒有其他類似案件在審查中。由淘寶台灣去年10月24日宣告成立,到宣佈結業,才不過357天。
這場網購平台風波,起因是淘寶台灣初以「英商」身份,而非「陸資」身份登台,但經查實質認定為「陸資」,申請身份不實,才需在限期內撤回投資或改正。投審會重申,現時尚未收到廠商通知,但會尊重決定,一旦撤資的話,需變更公司登記,註銷作廢。
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今天稱,行政院長蘇貞昌自上任以來,一直嚴格審查陸資透過各種轉投資來台,未來會就法制問題請各部門繼續了解,彌補制度缺失。
陸資形態日益多元化,民間組織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呼籲,盡快修正「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修補漏洞,防範陸資透過外資、港資名義偷渡來台,介入公司經營權,甚至進行經濟滲透。
台灣蘋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