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延任一年的第六屆立法會昨天展開新會期首次會議。近日傳出政府下月就實施境外投票提出修例,民主派甫開會就採取拖延政策,共12次要求點算會議的法定人數,會議共暫停2小時,務求拖慢整體審議進度,有建制派形容對泛民的策略「預咗」,預告若出現肢體衝突必會出動「撒手鐧」,報警以國安法處理。
由於特首林鄭月娥日前押後宣讀《施政報告》,立法會大會昨日早上11時一開會便進入審議法案環節,民主派多次提出要求點人數,會議數度暫停。
據了解,民主派全力進行「文鬥」,除點人數外,亦積極就政府首項條例草案、涉及免遣返聲請問題的《2019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發言,有民主派議員相信,若然全體民主派議員配合,有可能到大會結束時,立法會仍未能表決該草案。
多名建制派議員都對民主派點人數拖延的政策表示不感驚奇,又指民主派點人數政策只會在法案二讀期間奏效,倘進入全體委員會階段,法定人數因早前修改《議事規則》後下降至20人,較難突襲成功,加上港版國安法生效後,若民主派以肢體衝突形式阻撓會議進行,建制派必會報警,要求以國安法處理,比起以往報警後以特權法控告議員的力度更強。
有建制派又指,即使政府要提出極具爭議的選舉安排修例,目前民主派提早拉布的影響都不大,一來政府可以調動議程,二來修例要走程序經法案委員會審議,都可以如以往審議高鐵「一地兩檢」般,密集式開會趕進度,在大會則交由主席梁君彥劃線,控制審議時間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