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怪談:美國優先反危害美國安全?(李紫楓)

國際怪談:美國優先反危害美國安全?(李紫楓)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不足三星期,山雨欲來之時,回顧過往四年執政的特朗普,是如何從國防到外交,構成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奉行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視國際關係為零和遊戲的特朗普,四年來嚴重損害了美國與傳統盟友之關係。

疏遠盟邦 北約前途堪憂

首先,特朗普多次指控日本和南韓為free-rider,稱他們之間的聯盟從來不存威懾力,只有美國「仁慈」提供的延伸威懾。可事實上,日本自2004年起便已負擔起美日間至少75%的總軍費,現時平均每年駐日美軍開支約2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一句free-rider,便獅子開大口要求日本增加300%預算(即增至約80億),卻隻字不提日本基地於美國在亞太區之戰略價值。這些指控除引起日韓國內極大回響,亦對美國於太平洋延伸威懾之公信力產生懷疑。

同樣地,特朗普多次批評歐洲盟友在北約框架下的不足。2020年7月華盛頓還撤回長駐德國的近12,000名美軍,作為特朗普言下柏林沒能達到北約國防開支目標的「回應」。據《紐時》早前報道,特朗普私下更不斷明言美國應退出這個軍事聯盟。假如接下來美國總統選戰勝出的還是他,那麼北約前途堪憂,大概距離去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形容的腦死亡不遠矣。

美國的傳統盟友即便仍需要華盛頓核保護傘,亦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與美國,及其他強國如中俄的關係。當美國優先政策在外交軌道上留下烙印,加上北京近年一帶一路等多項經濟合作等滲透策略的影響下,如果未來爆發戰爭,歐洲和日韓還是否願意如過往般為美國提供各種援助,答案會是很大的疑問。特朗普一天在任,本已存在裂痕的聯盟亦難以修復。

特朗普四年來摃着美國優先之名,退出多條國際條約,比如《中程導彈條約》(INF)。INF是冷戰時期第一條成功大幅削減、並銷毀美俄兩國所有射程範圍由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中程彈道與巡弋飛彈的核武條約,某程度上大為降低了雙方相互發動第一次核打擊的可能。然而,華盛頓卻以莫斯科最新研發陸基巡弋飛彈9M729及長期違反INF條款、公然妨害美國國家安全為名,於去年8月正式退出此條約。

華盛頓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將遺棄INF的決定合理化,為華盛頓以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核武擁有國遺棄規範核武條約起了先例。在現實主義的框架下,當不確定性與不信任充斥着每一段國際關係,各國必須為了保存自身安全而作最壞打算,也就是加強國內的軍事武裝,使自己與對方以至各國陷入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的惡性循環,最終致全球安全大幅下降。

明年2月,2010年起簽訂、一直制約美俄雙方的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導彈發射器與戰略轟炸機,並普遍為核武專家與國際情報局認可兩國均有確切執行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亦將到期。10月中旬,莫斯科明確否定華盛頓所提出凍結兩國包括非戰略性核武彈頭在內整個核武庫的條件,而美國則反對無條件延長公約,使談判再陷僵局,雙方談妥續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是者將徹底動搖核不擴散之根本,當全球步進新一場核武軍備競賽之時,世界將走向冷戰後最大的核武危機。

事實是特朗普的第一個四年任期的外交政策,讓美國被傳統盟友疏離之餘,亦讓全球核安全度降低。不錯,特朗普外交上的無差別攻擊也落在了中共頭上;然而,對華強硬本來就是兩黨共識,特朗普實際上並不獨佔這個議題的話語權。可以預期,特朗普連任,他的單邊主義將變本加厲,而拜登當選,可能讓美國能在和盟友重修舊好之餘,亦堵截到中國——但是這個選擇在美國選民手中。連立法會選票都沒有的香港人,要做的是準備好和任何一位當選的總統候選人溝通,而不是代入成為精神共和黨人或者精神民主黨人。

李紫楓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