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生邁太席間談論起近期不少人如「過紅海」計劃移民者極眾,持BNO者尤甚。
談及英國的物業投資,同伴加入話圈,從城市選擇;曼徹斯特、利物浦、Bristol、Bath、Brighton還是倫敦西區、格林尼治、列治文山,甚至過去九反之地Brixton。
話情高漲,房子的種類;連地皮的獨立房子?排屋?還是高層公寓?
邁太話鋒一轉,突然談起治安;邁生將分列各城市各區治安情況排行榜發給同伴,更叮囑必須好好Study。
這治安話題既出,隨後的問題才開始納入正軌,住倫敦有年,習慣了:二十四小時基本上安全如車路士、武士橋、肯盛頓、五月花;個別被搶被劫入屋行劫情況也非完全鮮見。另一些地區白天去不拘,晚上能免則免,還有一些被視為生人勿近。印度人區、猶太人區、回教徒區各有宗教及生活習慣,與唐人大相逕庭,反而唐人發散各區,不似過去同聲同氣聚居;香港移民不論那一代至愛掛在唇邊:呢個區冇乜香港人,遑論來自大陸的新移民……以證地區高尚。
過去習慣性住在倫敦巿中心西邊W2一圈,週末假期及回歸香港後回英探親,都住格林尼治山腰,都是可以居,沒特別留意分界。同一區,山上與山下完全兩回事,Woolwich便是好例子,楚河漢界必須弄清楚;山上是中產,山下猶如誤闖孟加拉或肯雅;深夜回家走出火車站,截不到的士走路回山上的家足夠一步一驚心……政治不正確是不?相信陶傑會得同意,面對現實,為安全計,敬請放下「天下大同」。
回望往往皆完美,就不完美總有繁茂溫馨依據,讓我們迷戀。目下英國、尤其倫敦就是港人心目中下一站、歸途。戀慕還戀慕,英國當然不缺天堂般的居住環境,問題是閣下條件,入住後會否與鄰居甚至社區格格不入,可會活在猶似無人(理你)境界?
朋友下定決心,幾乎在年初洽購了一戶倫敦巿中心家外之家甚或將來的歸宿;一念之間牽起一應稅務,如若暫時租賃出去,英國保障住客近乎剝奪屋主權利叫人倒抽一口涼氣的法律,立即將原意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