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孤軍作戰 自責患上抑鬱」特殊學校社工Cherry

「有父母孤軍作戰 自責患上抑鬱」
特殊學校社工Cherry

根據社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輪候冊(截至30/6/2020),現共有4984人正在輪候嚴重弱智人士宿舍及中度弱智人士宿舍。而嚴重弱智人士宿舍的正常最快獲編配服務者的申請為2001至2004年的申請,港島區最快獲編配服務者的申請日期為2002年6月,即需要等候18年。

畢業後銜接須加強

社工Cherry在嚴重智障人士的特殊學校工作了13年,親睹照顧者家庭的苦況,大部份媽媽獨力承擔照顧智障子女,加上旁人冷嘲熱諷,令他們無處宣洩,還會自責令子女有缺陷,慢慢變得孤軍作戰,甚至患上抑鬱。一般特殊學校的社工會跟進畢業個案兩年,有些會跟進更長年期,直至對方有社區成人服務的社工接手。

Cherry見證着嚴重智障學童由童年到成年,即使學生畢業離校,她都會致電對方父母關心近況,但始終不是每日與學生和家長見面,若家長沒有向社工表達,社工亦難以評估對方實際需要,能支援的不多。

不過她說,由於教育局比社署資源豐富,特殊人士在學時的資源比畢業一定較多,現時嚴重智障人士可申請社署的「嚴重智障人士日間照顧服務」、「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及「殘疾人士家居支援服務」,收費不費,「講明係家居照顧,理念係畀啲畢咗業,返去社區生活時,繼續有啲訓練、照顧服務,但呢啲照顧相對學校唔會係好多,因為佢唔會日日上嚟、日日見到佢。如果佢哋畢業後冇一個日間或宿舍銜接服務,佢要用社區資源係有,但就唔會好頻密」。

Cherry接觸過一位畢業生,由於父母都需要工作,母親為智障兒子申請社署的「暫宿」服務,但因為暫宿最長只能住14日,14日後仍有住宿需要便要找另一間院舍,於是她一年多來不斷為該學員轉換院舍,疲於奔命。學校社工及社區支援的社工都有幫家長申請院舍,「但我哋只係幫佢程序上做手續、幫佢打電話去問,實際上個家長要帶個小朋友14日轉一次,甚至有啲院舍入住前要驗身,又要帶小朋友去驗,好多實務嘢要自己面對,可想而知家長壓力有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