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施政報告》延期,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會與中央商討內容才推出。有等候救市措施的零售業界人士對延期表示失望,另外有學者預料「更新版」的《施政報告》,將大量涉及大灣區範疇,而非關乎本土經濟民生,猶如另一份「內地國務院文件」。
經濟學家羅家聰指出,估計延期推出的《施政報告》會以中央論調為主,涉及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碼、及數碼貨幣等範疇。
羅家聰認為《施政報告》的政治色彩、牌頭佔比越來越重,形容報告是「政治化妝」,是為配合中央對香港管治,及應對美國制裁的新格局,「中國急住要搞人民幣區域化、及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等,香港的角色就要要配合深圳去做」。
早前有商界人士建議政府在《施政報告》中,設立失業援助金、補貼商界租金及推出消費券計劃等。不過羅家聰認為,「重寫」後的《施政報告》,對真正惠及本土經濟的措施可能不多。
受疫情拖累的餐飲業對此表示失望,素食餐廳「無肉食」老闆楊先生直言,早前第三輪刺激措施力度不足,心急想了解《施政報告》救市措施,「本身都好期待,最希望政府保就業、按處所面積補貼等,但見佢延期,加上有評論話大部份措施唔關業界事,所以都幾失望」。現時餐廳營業額仍然受壓,「未升番去6月份水平,仍然好被動,肉隨砧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