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民調難保準繩

修正民調難保準繩

四年來,部份調查機構修正當年部份失誤,但也有新的隱憂:

改 善

【1.游離選民減半】

2016年大選民意調查失準主因之一,是游離選票比率高,達20%受訪者說未能決定投票對象,或說會投小政黨;但最後這些人幾乎都投給特朗普,在白人工人階級為主的州分尤其顯著。今年特朗普面對工人階層出身的拜登,游離比率大減,只有約10%表示未決定人選,民調準確度因而提高

【2.教育比例平均】

上屆民調另一個失誤,是受訪的大學知識分子比例太高。當時調查多以電話訪問,選民教育程度越高越樂意回應,而這批人多不支持特朗普;只有兩成調查顧及教育比例,與全國調查相比,誤差率達四個百分點。此失誤本屆略有修正,由3月至今30多個機構做的州分調查,多以網上問卷取代電話,免卻親口作答的尷尬,整體46%問卷的受訪者教育程度較平均

隱 憂

【1.網民代表偏差】

本屆網上調查比例大增,一個月達十多個,但採集樣本方式存偏頗隱憂,因為統計者通常是到大型網站或討論區召集訪問對象,成本比傳統調查低,但代表性在小州分不夠強,而且作答者傾向支持左派民主黨。有部份調查機構以1:3之比結合電話和網上調查,以增加代表性

【2.兩屆取向差異】

為確保準確率,部份問卷加設「保險題」,要求受訪者回答四年前投票選希拉莉還是特朗普,然後再按答案調節樣本比例,直至與四年前結果相近。不過,通常投給輸家者傾向不提或拒答,調節後的受訪者比例再次傾向民主黨。另外,四年前後,選民增減平均逾一成,包括當時未成年、現已搬到別州或去世者,兩黨支持率亦有高低,就算幾個百分點的差異,或再令大選日結果與民調謬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