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垮鬥臭楊潤雄 - 馮睎乾

鬥垮鬥臭楊潤雄 - 馮睎乾

楊潤雄出席港台節目,質問那位被他扣「播獨」帽子的老師,「是否明白港獨在香港憲制地位不可行」。聽起來義正辭嚴,早幾年這樣說,一定可蒙混過關,但今天什麼時勢啊?有個蘋果廣告統計員,馬上仆出來指點江山,罵楊潤雄說法有問題,還裝模作樣問:「港獨問題確實是不可行,但如果可行?我們不能讓教師和學生往可行性方面想。」

最初是主張「港獨」有罪,到沒有人主張時,不反對就是罪;當人人都反對,反對得不夠大聲就是罪;當人人都聲嘶力竭,反對得不夠精準便是罪。按此推演,反對得沒有效用,令反對流於形式主義,走腎不走心,不久將來也肯定成為罪。

楊潤雄被藍絲KOL找碴,我當然不會憐憫。但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抹黑人家不夠政治正確,錦鯉有咩高見?指罵特區政府高官這些髒活,不是應該由泛民做嗎?有破壞冇建設,為國家添煩添亂,幾時變了愛國藍絲KOL的工作?

既然楊潤雄說「港獨不可行」是錯,不,我認為簡直是犯法——等於曲線誘導學生思考「港獨如何可行」,居心叵測——那麼教師應該如何處理「港獨」議題呢?一個有擔當的愛國愛黨KOL,決不能像林鄭月娥所說的「避難」。既然大大力打了楊潤雄臉,就千萬不要兩手一攤說:「親,我也不懂好不好?」

對了,駱惠寧同志不是說過「愛國不是選擇而是義務」嗎?但按照意見領袖的邏輯,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愛國問題確實不是選擇,但如果是呢?我們不能讓教師和學生往選擇方面想。」還有:「愛國問題確實是義務,但如果不是呢?我們不能讓教師和學生往義務方面想。」

抱歉,我確實不認為愛國是人民義務。中國聖賢從不要求庶民愛國,只教育統治者愛民。連法家《韓非子》也有以下故事:齊景公權位受兩個弟弟威脅,三次向師曠問為政之道,師曠三次都答:「君必惠民而已矣。」於是景公還富於民,恩恤老弱孤寡,大得民心,不久兩個弟弟就出走了。師曠不會叫齊景公推行「愛國教育」。

政府好則民愛,壞則民恨。政府有義務愛民,人民沒必要愛國。叫學生愛國,不是教育,是政治宣傳。以上所說,才是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