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大屠殺 團體促保育 璀璨都市光輝到此

招牌大屠殺 團體促保育 
璀璨都市光輝到此

城市中的霓虹燈光、縱橫交錯的巨型招牌,是香港獨有城市風貌,可惜這抹街景正悄悄褪色。推廣招牌文化的團體「街招」近年積極拯救招牌,發現今年上半年收集到的招牌較去年同期倍增,除因屋宇署早年將大型招牌納為僭建物,重建、老店結業、武肺疫情亦加速招牌消失。團體提倡保育,冀以歷史評級制讓極具文化價值的招牌逃過清拆。

街招早前舉辦展覽展出雞記麻雀、蛇王二等老店的招牌及燈箱,建築師兼街招創辦人Ken及Kevin直言參觀人數之多始料不及。Kevin稱2015年在街頭發現有當舖正拆招牌,「純粹覺得靚同值得保留,就執走咗」,其後知悉該舖因法例問題被迫拆招牌,開始關注法例,2017年創立街招facebook專頁,目標將招牌推廣成香港文化遺產。

屋宇署六年拆七萬招牌

Kevin稱屋宇署2010年底將招牌納入《建築物(小型工程)規例》監管,2014年起更作大規模清拆,2010全港約有19萬個招牌,2016年已減至12萬個。他稱此政策不問結構安全,幾乎將全數大型招牌列為僭建物,不少具文化價值的招牌難逃清拆。Ken形容屋宇署行動迅速,「可能唔係對住鄉黑,只係對住小店,阻力細好多。」

Kevin認為香港招牌反映老店或街道歷史,霓虹燈更聞名國際。他笑言,「旅發局之前都用霓虹燈嚟宣傳香港,但呢啲已經拆晒。」二人2018年起收集招牌保育,去年2月至7月共收集到18個,今年2月至8月收集量倍增至34個,至今儲存60組招牌,粗略統計當中26及15個涉店舖結業和舊樓重建,約10個因清拆令而拆卸。

古蹟辦︰不涵蓋可移動物件

北角僑冠上海理髮店、銅鑼灣蛇王二等因疫情結業,Ken直言今年因店舖結業而放棄的招牌急增,「過去兩個月,每星期都有收招牌。」他擔心疫情下更多老店捱不住,「盡量想喺店舖關門前保留。」

他們建議為招牌作歷史評級,促古蹟辦獨立評審招牌,包括歷史及文化價值,「以往有建築物做評級,都將招牌列入建築價值去睇,(獨立評審)點解唔得?」

本報向古蹟辦查詢,當局指招牌是可移動物件,不屬歷史建築評級涵蓋類別,未有計劃將招牌納入評級制。屋宇署稱小型工程監管制度2010年實施,除規模較小及風險較低的特定招牌可列為指定豁免工程外,大部份大型招牌均屬違例招牌,至今年8月底,2015至19年度目標街道大規模行動共清拆3,226個招牌,《建築物條例》無涵蓋保育具特色或有歷史價值的招牌,如擁有人希望保留招牌,可考慮參加招牌檢核計劃。

■Kevin(左)及Ken期望透過評級制度,協助有心保育的店主將招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