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裁港料忍手 避免冧市礙大選 本周蓬佩奧交報告 或影響企業微

美制裁港料忍手 避免冧市礙大選 
本周蓬佩奧交報告 或影響企業微

【本報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本周將按總統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後90日計,向國會提交詳盡制裁報告,形勢是有驚無險抑或掀起新一輪制裁清單,相信無人能猜透特朗普算盤,但市場普遍認為美國毋須急於出牌大幅加辣。

本報綜合五位分析師及市場人士意見,皆認為總統大選已入直路,為免太「狼死」出招「隊冧個市」,兼觸動華爾街票源,美國毋須急於出牌大幅加辣,但會繼續製造噪音,或酌情增加個人名單、或有限度針對科技企業制裁甚至維持11名官員不變,暫時制裁金融機構的可能性不大,但圍堵中國已成華府朝野政策,大選明朗後,美國可隨時擴大制裁。

惠譽早前報告稱,蓬佩奧將於10月12日(周一美國時間)向國會提交報告,詳述個人及實體制裁清單、制裁理據及解釋,外國金融機構若與制裁對象仍有重大交易,在30至60日複檢完成後,可能被列入第二輪制裁清單受罰。亦有經濟師估,特朗普7月15日簽署《香港自治法案》,按90日計報告可能周三提交,而財政部按總統行政命令,8月7日即時制裁11名中港高官,60日內對銀行複檢期限亦已屆滿。

冧市對共和黨無着數

經濟分析師羅家聰認為,美國總統大選臨近,特朗普最主要是讓國民區別到自己對華策略較拜登鷹派,但不代表要急於短時間內再出狠招,「制裁金融有機會隊冧個市」,共和黨無着數,可能針對個別科技企業落手,個人則未必加碼,封殺華為及中芯(981)早已展開,此舉對銀行業務影響仍屬有限,銀行為免動輒被罰以十億美元計,自然會遵從斬纜。

渣打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若單從90日期滿提交報告角度看,未必構成立即擴大對企業或銀行制裁的觸發點。他預期報告可能維持上次名單並作解說,不會大規模觸及企業,「就算擴大都係個人層面」,官階會否超越上次「亦有保留」。不過,中美脫鈎「始終是頭頂上的烏雲掩掩攘攘揮之不去」。

對華圍堵成朝野共識

思博資本亞太區行政總裁及高級合夥人張宗永分析,美國若想製造雷聲大雨點小效果,最佳策略是酌量再制裁個人多於企業,對銀行影響較微;若報告出招「太狼死」,會傷害共和黨商界票源及利益。他說美國制裁11名官員已收震懾影響,西方及本港金融機構普遍默默跟隨私下清理賬戶,亦無中資行在北京施壓下表態力挺高官客戶,近期蓬佩奧出訪主要從地緣政治上拉攏盟友,未見經濟制裁上加大對華壓力,反映雙方對真正開打金融戰仍很忍讓。

對華圍堵政策已是美國朝野共識,資深銀行家吳明德稱,誰入主白宮亦不會改變,若特朗普連任會攤長未來四年出招,毋須借今次報告提早綁死自己。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則認為,「要懲罰的都已懲罰咗」,本港除了轉口貿易受影響外,港元持續強勢、股市亦暢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