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鬆懈】
【本報訊】近期本港出現酒吧、院舍等武肺感染群組,社區隨時再爆疫。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他近日實地視察蘭桂坊,發現酒吧及食肆無執行政府防疫措施。袁警告情況若持續,香港冬季有可能步美國紐約後塵,隨時「幾萬人出事」,死亡人數過千。
袁國勇昨出席商台節目時指出,本港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未曾連續14天零確診,但政府已放寬防疫措施,反映第三波未斷尾。他留意坊間出現抗疫疲勞,多個業界亦希望重啟經濟活動,但病毒冬季的存活時間更長,若不預防高危地方,疫情隨時大爆發。
袁近日曾到蘭桂坊視察,發現酒吧及食肆很多防疫措施「冇影」,「酒吧開嘅音樂聲量好大,食客除口罩、大聲談話、四處走動,好似互相交換口水飛沫。我亦有去巡視食肆,基本上所有我哋提出嘅措施都冇落實到」。他視察健身中心時,雖然防疫措施「做得無懈可擊」,但機房的鮮風量較要求低70%,可見很多應做的針對性措施沒有落實,令防疫能力大為降低。
袁國勇稱,與香港同樣高人口密度的紐約過去冬天約兩成人染疫及超過一萬人死亡,他警告香港極可能出現類似情況,「到冬天喺香港,如果唔對所有高危控制點作出針對性預防措施,香港會有幾萬人出事,死亡人數一定隨時過千。」他提醒當局必須做好邊境管制,控制源頭,又呼籲酒吧及食肆等業界自律做好預防措施,並建議市民用手機拍下每日行程,如「食飯時影低個餐牌」,萬一受感染方便衞生署追蹤。
食環署表示,過去11日巡查食肆超過1.7萬次,檢控60名違規食肆負責人,另有19人因沒有分開四人一桌而被票控。因應出現酒吧感染群組,該署在上周五及周六分別於蘭桂坊及尖沙嘴酒吧區派發深喉唾液樣本樽,合共派發1,286個,收集後會檢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稱會繼續在較多酒吧的地點派發樣本樽,重申社區仍有隱形傳播鏈,呼籲減少人群聚集。
不少專家警告疫情或大爆發,但無阻巿民外出意欲。本報記者昨午觀察銅鑼灣一帶食肆,發現部份食肆入座率高達七、八成,惟未見食環署人員巡視。位於希雲道的黃店Red Object昨午巿時間出現人龍,負責人Jacob指源頭不明個案出現後,人流已減少,餐廳生意亦受影響,故餐廳除量度體溫外,亦提供搓手液及消毒紙巾,做好防疫措施,小部份食客更自備餐具。
有市民亦指自疫情以來已減少外出用膳,惟隨着抗疫成為常態,他們會在周末外出「唞氣」,「得閒咁出一出嚟,就希望冇事啦,困喺屋企真係好辛苦嘅」,他稱會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在外進餐時會提高警覺,「隔籬冇戴口罩或者咳會即刻彈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