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相藍韜文上周表示,如果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中國迫害維吾爾人的話,英國可能不參加2022年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同時,澳洲數名國會議員呼籲抵制北京冬奧。在此之前的8月,世界維吾爾大會已向國際奧委會的道德委員會提出書面陳情書,認為維持讓北京舉辦2022冬奧的決定,已違反奧委會的道德守則。
不用說,中國政府的回應仍是「反對將體育政治化」。9月的一次例行記者會上,新晉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個別組織將人權問題與北京冬奧掛鈎,企圖向中方施壓,這是將體育運動政治化的錯誤行為。
中國政府反對將人權與體育掛鈎,對人權意味着甚麼,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句赤裸裸的謊言,因為中國政府從來不加掩飾地將體育與政治緊緊地綑綁。
《1984》的作者奧威爾在寫於1945年的〈體育的精神〉一文中說,「請不必再吹噓足球比賽裏存在健康的競爭,更不要提奧運會能起到把世界各國團結在一起的作用……這件事跟民族主義的興起緊緊聯繫在一起。人們秉持着這一瘋狂又愚蠢的現代觀念,將自我認同為一個更強大集體的一分子,而且對任何事關榮譽感的競爭行為無比關心。」
一定有很多人不同意奧威爾的判斷,但這正是我在中國經歷的體育與政治。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冠軍,《人民日報》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我的整個少年時代,都充斥着官方利用「女排精神」灌輸的「睡獅夢醒」的民族主義情緒。
更可怕的經歷發生在2008年。那年,中共在西藏鎮壓了「3.14」抗議活動,四川又發生了大地震,但北京仍歡欣鼓舞、意氣風發地舉辦了奢華氣派的奧運會。很多觀察者期待,京奧能成為中國社會一個新起點——他們猜對了,只是方向完全相反,不是更自由而是更專制。
那年,我寫了多篇文章解釋西藏抗議運動和國際社會抵制京奧,結果被迫離開中國。我將2008年定義為中國夢元年。那之前,中國政府在國際上一直韜光養晦,在國內或明或暗地向老百姓承諾,民主會有的,人權也會有的,但是需要時間。從京奧開始,調子變了:我們不需要學習西方,我們的體制更好。2008年之後,中國輿論界多年的流行詞「與國際接軌」淡出,代之以中國領導人「為人類指明方向」。
這並不是奧威爾的獨家預言或者我的獨特感受。2008年歐國盃期間,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接受媒體採訪,談到足球與專制政權的民族主義建構。「葡萄牙過去的獨裁者薩拉查也把足球用做控制國家的工具。他視比賽為大眾的鴉片,以此保持穩定。」他說當下土耳其的情況更糟,「在這兒足球不是鴉片,而更像是一台製造民族主義、仇外症和專制觀念的機器……足球是為民族主義而不是民族服務」。
澳洲奧委會拒絕呼籲運動員抵制北京冬奧,其發言人稱:「這個世界永遠都會有不同的政治與社會觀點,但是運動員應該有權利在秉持互相理解精神的前提下,參與運動賽事。」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謊言。如果對中國政府虐待少數民族的指控成立,那麼「互相理解」就是狼狽為奸。在人權問題上的「中立」,就是侵犯人權的共謀。
眼下,陳可辛導演、鞏俐主演的電影《奪冠》正在被塑造成重溫「女排精神」的宣傳大片。已經進化到雲極權的中國政府,不會滿足於僅僅利用奧運進行民族主義情緒動員,而且還有更精細的行動計劃。剛剛被輿論關注到的是央行早已啟動數碼人民幣計劃。如果這一計劃順利實施,它將挑戰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北京市政府上月宣佈,將利用冬奧等場合正式啟用數碼人民幣。如果中國控制了國際金融命脈,那麼我相信全世界都會對北京侵犯人權、甚至攻打台灣的行動保持「政治中立」了。2022年,會成為中國夢的成年禮嗎?
長平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