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期保就業計劃中分別取得近1.85億元及1.62億元的兩大超市,按回饋計劃須向弱勢群體派發現金食物券。有政黨近期接獲逾百宗查詢及投訴,指有符合低收入家庭條件人士向與超市合作的社福機構索取現金券,但社福機構竟以有關人士並非會員為由而拒絕。
民建聯表示,百佳超市每份200元、總值4,000萬元的現金券已分發予20多間社福機構,即將派予基層市民。但民建聯九龍西團隊9月底收到逾百名市民查詢及投訴,稱他們即使合乎低收入家庭的領取條件,仍遭社福機構拒絕發放現金券。
民建聯九龍西團隊9月30日至10月8日期間,致電27間社福機構主要在九龍西的辦事處或服務點查詢領取詳情,當中包括保良局、仁愛堂、惜食堂、香港傷殘青年協會、循道衞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等,結果所有機構均以非會員為由拒絕申請,回覆包括「不對外派發,只派給學員」、「只供社工跟進開的會員申請」,又指已主動聯絡服務使用者,不用居民提出申請,甚至有機構指可安排即時入會,成為會員便可領取。
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不少低收入家庭人士均對涉事社福機構的做法感到失望,因為即使即時入會,也不一定有現金劵,感覺有關機構「自己人才有份」。
鄭泳舜建議百佳放寬領取現金券的條件,不應只限社福機構服務使用者,並預留部份現金券予符合低收入家庭定義的非會員。他又建議兩超市主動將回饋金額加碼至補貼金額的八成,讓更多基層家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