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娥的艾希曼角色 - 陳也

鄭月娥的艾希曼角色 - 陳也

聲稱在Save 12案中「無角色」的鄭月娥,被踢爆飛行服務隊全程監視快艇的舉動。裁判官洞悉的「大話冚大話」一直在鄭月娥和「班子」中「行之有效」,似乎結合了漢娜鄂蘭「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書中對平庸的邪惡的論述。艾希曼在納粹戰犯法庭上出乎鄂蘭想像,轉數超慢,不似極兇之徒。鄂蘭由此認定艾希曼是一切聽上面的、平庸到絕不質疑任務本身、沒有同理心的官僚。這種人會做出比殺人魔更邪惡的事。更可怕在,他們害死人也不會歉疚,他們連感受罪咎的能力也缺乏。

鄭月娥借屍卻不還魂,甩鍋「政府已經冇乜嘢可以做」齋叫喪女的潘母「釋懷」。超越平庸之惡已成鄭氏模式,送中不成,忿而引入国安法割喉放血,「香港製造」的最新產品,是與古巴同級的「香港難民」,偷渡台海的船民風暴,交叉三權分工變成笑話。外資退場,外媒與領事被跟蹤,公僕醫護老師法官,等住被釘牌。專注討西環主子歡心的鄭月娥,極大機會未讀過另一位專門鑽研謊言本質的漢堡哲學家斯坦尼思,她挖出更深層次的艾希曼罪證:艾希曼曾經自認「天生使命」,縱使一千萬人被殺,「那麼我們算是完成任務,為什麼要否認它?」自豪於事不避難的鄭月娥,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