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口同鼻拗文言版

飛常Playgroup●口同鼻拗文言版

文言文好悶?未必。成了教科書內容的文言文篇章大多是正經八股,但在教科書之外,有些文言小品其實詼諧有趣,小學生讀了例必咔咔大笑,自然對文言文放下戒心。其中,《口鼻眼眉爭辯》應屬小學生必讀之選。

這篇由宋朝人王讜寫的小品,不足一百字,雖搞笑但意思深遠。簡單來說,就是一場面部器官的爭吵。首先是口和鼻嗌交(事實證明古人早已懂得用口同鼻拗來做文章),嘴巴認為自己很巴閉,能談古今事、能判斷是非,於是質疑鼻子何德何能,竟可以長在嘴巴之上。鼻子無端被罵,自然不甘心,反駁自己能夠辨別食物味道,功勞甚大。

眼睛聽到鼻子的說話,馬上心生不忿,招積地說:「我近鑒毫端,遠察天際,惟我當先。」世間大大小小的事都逃不過雙眼,因此若論能力,眼睛應該是No.1。眼睛踩完鼻子之後,又順便鄙視長在它上面的一對眉毛。眼睛暗寸眉毛無用,沒有功能,「爾有何功居我上?」

眉毛無辜受靶,但不慌不忙,來個以退為進。它先承認自己沒有實際用途,但一張像樣的臉,必須要有一對眉毛,正如一場宴會有主人家也需要有賓客才能圓滿。眉毛於是反問眼睛:「若無眉,成何面目?」

整齊合作如手足 團結是力量

被視為最無用的眉毛,卻長在一張臉的最上位,顧全了堂堂面目。在它之下的眼、鼻、口,一個能看透世界、一個能識別食物好壞、一個能判斷是非。到底哪個功勞最大?

看到這裏,所有人都會覺得這場爭吵根本就是一場鬧劇。就像一個家,口鼻眼眉就像手足,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努力做好,互相合作。無聊頂透的爭功論過,贏咗場交,輸咗個家,值得咩?

小學生看了《口鼻眼眉爭辯》之後,不妨請他們嘗試創作五指之爭、四肢之辯,刺激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讓他們領悟團結才是力量的道理。

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