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燒田

越陌度阡●燒田

記得以前家中有一間棚屋,放置農耕工具與雜物,亂七八糟的甚麼都有,有幾樣東西是耕菜園必備的,肥料農藥就想當然了,另外就是施放農藥的「蟲水罉」和「噴火槍」,而「噴火槍」又是一個香港農業的特色工具,並不見於外地。

噴火槍又叫「火槍」或「火筒」(讀作:童),是一種燒草的工具,由兩個部份組成,分別是噴火的「火筒」和蓄火水並施壓的「蟲水罉」,以一條耐高溫防燃的軟喉連接。噴火槍的運作原理其實頗為複雜而又設計巧妙,首先是把火水灌滿帶加壓泵的藥罐(本地叫作蟲水罉),再以手把泵火水「谷」入火筒。

港田規模小 手持火槍具彈性

火筒是一支長長的鐵管,尾端帶有一個約四吋直徑、八吋長的圓桶狀噴火器,這個裝置其實是把輸送火水的鐵管屈曲成螺旋筒狀,再裹以鐵皮。螺旋筒旋曲至噴火器後方,裝上一個半分口徑的噴嘴,火水在加壓後會先通過螺旋筒的部份,只要事先以報紙燒熱這裏,火水便會被加熱氣化,龐大的壓力就會把氣化的火水噴出,形成火柱,之後火柱便一邊噴出燒草,一邊同時為螺旋筒中的火水加熱氣化,一舉兩得,聰明得很。

外國也有一些類似的小型噴火槍供小型園藝業者使用,但並不普遍,那些都是以石油氣直接噴火的火槍,使用成本遠比本地土炮火槍昂貴。為甚麼外國人少用火槍燒田除草呢?我猜測原因是管理規模上的差異,外國的農地生產規模龐大,以人手持火槍燒草效率不彰,用機器中耕或除草劑來得簡便;香港農夫的田園規模小,精耕細作,用不了大型機器又怕除草劑污染鄰近菜田及土地,所以「定點」式的火槍更能彈性針對田間的雜草。

不過,燒火槍的使用技巧也不容易,首先是要懂點着火槍,如果不理解原理,很容易誤以為是直接噴出火水去燃燒,那就大錯特錯,浪費燃料又燒不好地。農夫要慢慢讓螺旋火筒升溫至火水氣化激噴出來,才能得到強大的火柱,掌握得好的話,一會兒便能把橙黃色帶黑煙的火柱升溫至黃白色,黑煙也隨即消失,表示火水已充份燃燒,不會浪費又不會污染泥土,製作優良的火筒甚至能燒出藍白色的火光,意味着溫度過千,只要略略帶過,雜草便一命嗚呼。

藍白火燄 無堅不摧滅雜草

農夫一般是憑火燄的聲音及手泵的阻力推斷施壓加火水的時機,這是需要長久燒地的經驗才能掌握的技能,但只要你掌握到這技巧,分分鐘會使你燒草成癮。我見過不少農夫終日燒草,樂此不疲,我個人也有一點點體會,如果農夫能把火筒燒出藍白火燄,真的可謂無堅不摧,瞬間即可把田壆雜草根除,要知道雜草與害蟲是農夫的兩大對手,可以燒死雜草是多麼痛快的事情啊!可是,火槍也有它的限制,就是對長成了的草叢無效,因為只燒掉表面而留下根莖沒有毀損是沒有意義的,最好就是在雜草只有兩三吋高之前動手,而且揀晨光曦微時最好,田地表面充滿露珠水氣,高溫燃燒成蒸氣更能灼死雜草,不需燒成灰燼,有效又更省燃料,而且更不那麼容易失火燒毀其他田地,農夫也沒有那麼易中暑熱昏,所以耐熱能力也是使用火槍的關鍵。

我母親就要比父親「頂得熱」,所以燒草的責任多由母親負責,而我好像也繼承了她的體質,樂於晨早傍晚腦袋放空哼着歌的燒草去也。

待火燄變成黃白色,黑煙消失,火柱激射而出。

為蟲水罉添火水。

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