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院服務名額因為武漢肺炎疫潮而大幅縮減,病人輪候時間不斷增加。醫管局表示,今年積極開拓新公私營協作項目,但本報發現今年數字只是杯水車薪,如骨科手術只有60人受惠、放射治療也只有68名癌症病人獲益。病人權益組織代表認為,醫管局空有100億元公私營協作計劃基金,及每年700億元以上撥款,但未能善用資源,盡量在疫境下幫助病人。
醫管局稱,初生嬰兒黃疸治療、剖腹分娩、癌症病人的放射治療、骨科手術、膀胱鏡檢查、胃鏡檢查及乳癌手術,均有公私營協作,病人可以公院費用在私院診治。截至9月15日,上述服務分別轉介121名嬰兒、9名孕婦、68名癌症病人、60名骨科病人、313名泌尿外科病人、597名胃鏡病人及23名乳癌病人,總數為1,191人。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指,受惠人數相對數以十萬計專科門診病人九牛一毛,明顯不成比例。他認為公私營協作服務除了名額、受惠人數不足,分流效果也不顯著,「如果病人係可以去私家做手術,但因為等公立醫院張MRI,咁都係積壓住分流唔到。以往好多化療病人,為咗等一張超聲波檢查結果,浪費咗好多寶貴時間。」他希望醫管局按疾病分類推行公私營項目,「一條龍」解決病人由診斷到治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