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為甚麼RO比會計師值錢?》引起過中環熱話。文中提到RO(Responsible Officer),也提到會計師,很自然引起兩個群組關注,推而廣之,慢慢中環人也熱議,不少金融專欄作者或會計師作者也有針對我描述的這個現象落筆補充,我非常建議大家找回當時那篇文章看。
這篇文章在當時會引起討論,並非我寫得好,而是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金融人都有點無奈;明明會計師牌那麼難考,RO相對容易,結果前者的努力和回報不及後者高。這個現象大家都觀察到,只是沒人寫出來,我當時寫了,冷手執了個熱煎堆,就紅了。
我既不是會計師,也不是RO,當時我只是描述這個現象並進行解釋,沒加入一些主觀價值討論,例如RO是否應該要搵得多過會計師之類,我沒討論此話題;但兩個群組的人各自都捍衞自身利益,說出自己心聲。
其實RO和會計師並非互相排斥,很多會計師都會去做6號牌RO,有會計師牌的RO比冇會計師牌的,當然值錢好多;當時作為初出茅廬的金融作家要起朵,自然要對金融現象有敏銳觀察,我目的達到了,至少引起關注、討論,而我就是討論的始作俑者。
三年後的今天,這個現象又產生變化,RO賺錢能力冇以前咁勁,最主要係大陸水中斷了;當然RO薪金不會太低,始終他是一間證券行守門員,有乜事都要搵佢出頭做替死鬼,要處理好多法規上東西。
除基本日常工作, RO如有很多人脈關係,會帶到刁畀公司,這兒的分賬收入是較浮動。以前大陸水興起,很多RO都會投身證券行這產業鏈,不停幫唔同老細「啤證券行」;但現在此路不通,證監會處理申請牌照的人也不是儍仔,看這些人頭RO做完一間又做另一間,自然估到發生乜事,牌照也就不那麼容易批了。
會計師梯隊向來較穩定,當然大環境改變會令人工和前路也跟着變,但總體來說梯隊還是有的;由你第一日入行,大概可預知五年後會發生甚麼事,但RO較難有這樣的晉升梯隊。
我們不妨又再看三年後這個現象會否有另一個變化,如果香港還有多三年的話。
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