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很多都是無殼蝸牛,不時要搬來搬去,奈何香港寸金尺土,傢俬尺寸長了一吋就是一吋,任你再塞都不會塞得落,每當搬家,不少簇新的傢俬都會白白犧牲。其中床褥可算是最常出現的犧牲品,71歲的劉文昌是現存少數的床褥維修師傅,可以將床褥改窄改短,在他的一對巧手下,不少原本準備被丟棄的床褥得以延長壽命,不致淪為堆填區垃圾。
昌哥14歲就出來打工,最初做梳化,工廠後來兼做床褥,又學多一門手藝,一做就是半世紀。六十年代做床褥師傅人工不高,朝九晚五做足八小時,日薪5蚊,但總算夠昌哥去打吓麻雀,買吓煙仔。昌哥曾在本地品牌雅蘭床褥打工,但後來工廠北移,一堆老師傅冇得留低,被迫轉型,他中途也轉行做過司機、採購,兜兜轉轉,遇上現時的老闆,還是回到最初的老本行做床褥。能夠在一個行業打滾半世紀,一定很熱愛吧?「冇乜鍾唔鍾意,我得小學畢業做得乜?咪做粗重嘢囉,最緊要搵到食。」
昌哥老闆羅兆輝,原本從事防火海綿批發生意,有自己品牌的床褥,政府計畫未來推行大型垃圾徵費,覺得維修行業應該有得做,2018年尾就找了一班昔日在床褥行業打工的老師傅組成班底,並創立「床師父」,開始香港少見的床褥維修服務,一般乳膠及彈簧床褥都可以改,亦算為環保出一分力。
我們隨員工去客人家收床褥回工場維修,客人因為即將搬新家,位置所限,床褥要由78吋長改短至75吋。昌哥收到這張獨立彈簧床褥後,隨即熟練地用小刀拆開床褥圍邊的線頭,將圍布及面墊等起出,再拆釘,計算好要拆走多少排彈簧後,再慢慢用鎅刀鎅走裝着彈簧的尼龍袋,之後再因應長度補上海綿,釘好,用尼龍繩綁實後,又要裁剪面墊,最後再用圍邊機收好摺口,工序繁複又傷神。昌哥和另一名老師傅黃伯合力又拆又撬,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才完成。因為公司規模不大,屬小本經營,沒有很專業的機器,不少工序都要沿用舊式做法,用手縫製,昌哥笑言:「改一張仲辛苦過做一張新呀!」幾個小時的工夫,才索價800元,買一張新床褥動輒數千元,甚至過萬元,這個維修費其實超值。
現今的床褥通常都是連鎖彈簧或獨立彈簧,但其實舊式床褥通常用藤絲、椰絲、麻包做,全用人手縫,所以厚薄不一,「以前好少人買床褥㗎,而家啲人瞓一年半載就丟,以前起碼瞓到孿晒,濕晒,唔要得先丟。」言下之意,就是現今的人太浪費,「你睇吓垃圾房,七成新都唔要啦,你話環唔環保?唔鍾意就丟,費事諗咁多嘢。搬來搬去幾麻煩,叫架車都幾百蚊,不如畀多幾百蚊乾手淨腳買張新送埋上嚟。」看昌哥都是慳家老實人,但他也說得瀟灑:「而家唔興維修㗎喇,床褥幾百蚊、千零蚊就有一張,畀你瞓三兩年就唔要。我屋企嗰張瞓咗七八年,我都寧願丟咗佢買過張,我自己識做都唔會做啦,呢啲嘢唔係話維修問題,係冇需要,去買一張新仲乾脆,唔使搞咁多嘢,有時又要收走張床褥一兩星期去改,唔通叫人瞓木板呀?冇可能㗎嘛!」豈不是倒米?昌哥狡猾地看看老闆,笑笑口改口風續說:「不過環保都係好嘅,唔使丟到周圍係,堆填區都滿喇。多啲嘢維修,我人工先會高啲呀。」
一張彈簧床褥不便宜,平至兩三千元,貴至十幾萬都有。好奇問昌哥,其實他覺得真的值得那麼貴嗎?風趣的他又說:「嗰啲有錢佬先買㗎,有十幾萬你買唔買張床褥?人哋嗰啲叫享受,唔同㗎。英國唔知乜牌子用木棉花做,壓落去撕出嚟,靚就當然靚,皇室御用嗰啲,暫時未整過,我都冇本事掂,大公司做先得,我哋呢啲廠仔做唔到咁高級嘅嘢。」
現時香港懂得維修床褥的師傅,昌哥說都是「老餅」,這門工藝或將隨他們老去而在香港消失,「改床褥香港冇㗎喇,大公司都唔會幫你哋改,拎返公司又要運上大陸,皮費重。」想有新人入行,也有難度,「一來人工唔係十分高,二來辛苦,一張床褥唔輕㗎。我梗係想多啲人入行,但啲廠十居其九搬晒上大陸,香港仲有幾多間現成畀你做床褥學嘢?冇吖嘛。」現今後生一輩,態度不如老一輩,也是主因,「以前我哋顧家有嘢就做,而家好多人搵嚟自己食就算,唔同諗法嘅,肯做當然好,肯捱係好事。有人學我咪教吓,冇人都冇辦法,要退休都冇計,我暫時手力夠,都仲做到嘢嘅。」
不過,昌哥和老闆羅生仍對該行有憧憬,老闆不希望標籤為夕陽行業,因為會嚇怕一班後生,不敢入行,反而應想想如何傳承下去,昌哥也說:「而家好少出去同人打招呼,或者有人做我都唔知呢,出面咁多床褥賣,一間傢俬舖都起碼賣四個牌子,你話會唔會夕陽吖?」
Facebook:床師父 Master Mattress
記者:黃子配
攝影:劉永發、張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