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潮持續,公立醫院服務大縮減,害苦數以十萬計病人,包括退休巴士司機陳先生。他兩年前工作期間受傷致椎間盤凸出,病情惡化至靠輪椅代步,想排公立醫院手術,但一年多後才等到磁力共振檢查,確認可做手術,惟已錯過完全康復機會,更患上精神病。關注組織批評,政府枉花5.3億元公帑鋪張全民檢測,若換作資助病人照MRI,已有10.6萬人受惠。
記者:于健民
陳先生任職九巴車長近廿載,2018年6月駕駛巴士停站後,因為無法關好車門的輪椅板,情急下用腳猛力踩實,「後尾返到總站,準備起身落車去拍卡,當時就起唔到身嘞,痛到我冷汗都標埋……於是自己叫咗白車,去醫院急症室。」
急症室醫生開了止痛藥及數天病假,但翌日他仍感不適,陳先生再去求醫才發現脊骨有問題。公司醫療保險曾安排他照磁力共振,證實椎間盤有移位迹象,惟建議毋須做手術。病情隨時間惡化,陳先生只能撐枴杖走路,「上條200米斜路,要行半個幾鐘」,但醫保不批准他再照磁力共振。去年5月再到公院求醫,盼盡快做手術,「醫生話因為隔咗成年,要再照一次MRI先決定得,點知排期2020年9月初。咁冇辦法啦,我冇錢去私家做。」等到新年,因腰痛加劇、雙腿難以邁步,陳先生只能靠輪椅出入。神經痛楚也令他難以入睡、情緒長期低落,診斷患精神病,更曾有輕生念頭,需服抗抑鬱藥物,要定期覆診。
醫院始終未能提早檢查,陳先生9月初接受MRI檢查後,醫院安排11月做固定手術,需下四口鋼釘於近尾龍骨位置,但因耽誤了診斷檢查,肌肉已嚴重白化及退化,手術風險增加,「有1%以上機會下肢癱瘓,而且已經唔可以完全康復,最多畀我有機會行返路」。九巴就陳先生個案回覆稱,已按照僱員補償條例繳付按期付款。陳先生稱,雖然等到手術機會,但尚有很多未等到診斷檢查、手術的病人,或像他不良於行,甚或離世。
骨科專科醫生袁智斌指,公院診斷檢查動輒輪候一至兩年,雖明白病人希望增加儀器及人手,但醫院資源、地方均有限制,「冇得話加就加」。現時私營市場磁力共振約需5,000元,一般毋須等候。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認為,醫管局應在《施政報告》兌現該局主席范鴻齡的方針,擴展各項診斷檢查的公私營協作計劃對象,至所有公院病人。他批評政府強推全民檢測,豪花5.3億元公帑,若將款項全額資助病人照MRI,有10.6萬名病人受惠。
醫管局稱,診斷檢查服務是按病人臨床情況安排,無整體輪候時間。疫情期間已積極聯繫私營醫療機構,開展新公私營協作項目,未來繼續研究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