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國家現時炙手可熱!中國外長王毅將在明日起,一連四天出訪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及泰國四國,其間會過境新加坡,印尼特使及菲律賓外長昨亦正式訪華。這些國家全部都是東盟成員,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報分析,美日印澳大搞「四方安全對話」,德法又有其印太政策,全部都想拉擺東盟,中國希望率先在東盟爭取盟友。
外交部公佈,王毅應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及泰國之邀,將在10月11日至15日對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泰國進行正式訪問,其間過境訪問新加坡。王毅亦邀請印尼總統特使、對華合作牽頭人、統籌部長盧胡特,伊朗外長扎里夫和菲律賓外長洛欽等分別在昨日和今日訪問中國。東盟十國中,只有越南、汶萊、緬甸及老撾並沒有在日內與中國有外交活動。菲律賓外長曾透露,東盟將在11月前與中國商討《南海行為準則》。《準則》欲規管各國在南海的行為,但表明「不是解決領土爭端或海洋劃界問題的手段」 ,在準則性質及檢視上,中國欲否定《準則》有法律約束力,近年亦繼續在南海建人工島。
劉銳紹分析指,現時南海興起一場「外交夥伴爭奪戰」,東盟國家亦越來越吃香。美國現時與日本、澳洲及印度有四方安全對話,德法有印太政策,東盟國家都是其合作夥伴。東盟國家在眾多選擇下,對中國變得有所防範。馬來西亞在7月底表明反對中國南海九段線;菲律賓最近亦明言反對九段線,更稱菲律賓若與中國衝突,會向美國求助;越南近日亦多次反對中國南海演練,更接納德國派出國防武官常駐越南。他認為王毅在看到這種新的國際形勢,希望拉攏及鞏固東盟國家,合理其南海行為,但直斥做法將是「三高一低」,即「高成本、高投入、高浪費、低效益」,但「如果不鞏固的話情況將更差」。
台灣在南海的角色似乎越來越大,德國巴伐利亞邦議會8日成立友台小組,成員來自朝野各黨派,未來將全力推動對台關係。巴伐利亞邦是德國汽車製造重心,如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銷售佔總銷售的40%。今次友台小組成立,符合德國印太政策減低中國倚賴。
新華社/《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