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吔!」黑暗中在巨大的溪石之間穿越,頭燈光度不足,一不留神,左腳便踩進溫泉澤的溪水中去了,枉為多年溯溪迷,真是老貓燒鬚。本來是沒有預計要摸黑溯溪的,這天要走的路相當長,估計約11小時,考慮到同行山友中體能參差,為了避免入黑時仍在密林中穿插,大家決定凌晨4時便出發。
這天要走的,是黑部川源流的「讀賣新道」(読売新道),名字中的「讀賣」,來自讀賣新聞社。所謂「新道」,其實也不新了,1961年讀賣新聞北陸分公司開業時,其中一項紀念計劃,是出資修整當地登山道,然後冠名, 選中的一段,是源流峽谷東面稜線上水晶小屋往東澤谷奥黑部山屋的登山道,全長約11公里的陡峭長途路線,途中翻越海拔2,986米的水晶岳和2,864米赤牛岳,需時五年才完成修整。日本的登山道以企業冠名,也很常見,附近的便有「大東新道」(大東礦山)和「日電步道」(日本電力),不過都是原為企業本身作業需要而開闢的山路,經修整或擴充成為公眾使用的登山道,以報業集團冠名的,讀賣新道應該是唯一。
水晶岳是黑部源流最高峯,山中盛產水晶礦石,地處飛驒山脈(也稱日本北阿爾卑斯山)最深入處,距離任何一個登山口都有相當腳程,一般人走讀賣新道,都是四天長走路線中的一部份,較熱門的是從上高地附近的新穗高溫泉出發,經鏡平山莊、雙六岳、三俣蓮華岳和鷲羽岳到水晶岳,又或者從折立出發登太郎山,經藥師澤、雲之平至三俣蓮華岳,也有選擇繞赤木岳和黑部五郎岳至三俣蓮華岳的。無論哪個登山口出發,到達水晶岳近頂處的水晶小屋,都是兩天之後的事。我們基本上是走雲之平路線,不過為了一訪高天原「日本一遠い温泉」,特意繞道下降到源流峽谷底,在高天原山莊留宿一晚,翌日再沿支流溫泉澤溪谷上攀水晶岳稜線。
先溯溪,然後沿左邊山脊上攀接讀賣,溫泉澤的登山路線較為泠門,山屋主人高橋先生得悉我們打算凌晨4時摸黑出發,怕我們迷路,決意親自帶路,直到天亮才告別。溪谷初段尚算平緩,然後忽然陡升,形成一段段高瀑,看得我狂吞口水,可惜是次行程並非溯溪,在此得左轉離溪沿山路上攀。林中小路崎嶇,部份更需手腳並用,半小時後穿出雲層,晨光照亮峽谷對岸群峯,一座座如雲海上漂浮的金山。接近7時,終於到達稜線上的「讀賣新道」,從這個名為「溫泉澤之頭」的小山頭北望,讀賣新道沿山脊線蜿蜒蛇行,直指赤牛岳,雲海之上,遠處是熟悉的劍岳與立山連峯,轉頭南望,水晶岳官方名字只分南、北兩峯,但看來更像是六個岩峯,不過更吸引的,是遠處尖峯插天的槍岳。
別以為已經到了稜線上,應該有好日子過,稜線高低起伏,先要從2,900米下降到2,742米的「最低鞍部」,然後再登上2,864米的赤牛岳,當中不少空曠暴露與嶙峋的裸岩地帶,若吹強風,會更加吃力,沿途碰到的山客也不多,被稱為「北阿爾卑斯寂靜的縱走路,中上級登山者的長程線」,總有原因。沿途能盡覽北阿爾卑斯山區的壯闊景色,是最大回報。
翻越幾乎只見岩礫地的赤牛岳後,沿途開始看見分段路標,以東澤谷奥黑部山屋為終點,分成八段,全是「傷膝」級別的陡降,尤其是下半段的急陡林帶,部份更像是在下溯乾溪。雲層散去,山下的黑部湖亦清晰可見了,「太好了,終點在望。」同行山友高興得太早,雖然終點的山屋距離黑部湖畔只約一小時步程,但從赤牛岳到小屋,官方時間仍需要四小時。已到了旅程的第三天,大家都有點疲態,這段下山路,結果用了近六小時,到達山屋,已是下午4時過後,大家累得連話都不想說了。「『寂靜的縱走路』,原來是這個意思。」嗯,還好,有人仍懂得說笑。
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