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盼零飢餓消弭戰亂 世界糧食計劃署奪和平獎

諾貝爾獎:盼零飢餓消弭戰亂 
世界糧食計劃署奪和平獎

聯合國轄下的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奪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揚WFP「致力消除飢餓,為戰亂地區開創更好的和平條件,並防止飢餓被利用作戰爭衝突的武器」,委員會冀藉着今屆和平獎頒發,可以喚起世人多關注全球仍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捱餓。

「世界糧食計劃署每天都在促進民族間的友好博愛,這也是諾貝爾的遺願。」委員會主席賴斯-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又說:「透過以糧食安全變成為和平手段的多邊合作機制中,WFP扮演着重要角色。」

■世界糧食計劃署為各地飢民提供糧援,2017年向南蘇丹飢民空投糧食。美聯社

戰場災區 致力拯救生命

身在尼日爾的WFP執行幹事比斯利(David Beasley)對得獎一度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其後他推文表示:「我們會以非常謙卑的態度接受諾貝爾和平獎,這是對WFP大家庭所作出的奉獻一種最好的認同。」

比斯利接受挪威公共廣播機構NRK訪問時指,WFP同仁「每晚睡前不是去回想救過甚麼人,而是念及在缺乏資金和渠道下,那些我們無法向他們伸出援手的人」,「我希望,由衷希望,這次得獎能喚醒更多人明白,每晚仍有許多人是在床上飢腸轆轆,或餓死」。

■世界糧食計劃署目標是實現全球零飢餓。

WFP發言人湯森菲利強調得獎是「要猛然提醒世人,和平和『零飢餓』是相輔相成」,他又說:「我們提供的不只是今日和明日的食物,更會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技能,讓他們往後能自力更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聲明回應今屆諾爾貝和平獎,讚揚「WFP上下在戰場和災區不畏危險,不辭勞苦拯救生命」,但話鋒一轉,指出「我們的世界亦有渴求國際合作的『飢餓』」,他呼籲各國加強合作,應對帶來饑荒的武漢肺炎疫情、戰爭衝突和氣候危機。

世衞倒灶 武肺加劇饑荒

今屆和平獎大熱倒灶的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透過Twitter向同僚比斯利道賀,稱「非常欽佩和敬重他救急扶危的工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也祝賀WFP,強調「氣候危機正加劇全球糧食緊張,更需要加強合作,確保糧食安全」。

WFP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1961年成立時,以向難民和貧困人士提供緊急救濟,改善他們的營養為己任。2015年,WFP將「零飢餓」定為優先任務,冀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在2030年基本消滅飢餓。

戰亂頻繁下,2019年全球有1.35億人陷入饑荒,數目是歷年之最。WFP去年在88個國家和地區,向近1億飢民提供過應急口糧。但今年捱餓人數持續飆升,在肺炎疫情和戰禍夾擊下,也門、剛果民主共和國、布基納法索等地成為饑荒重災區。2018年,WFP推動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2417號決議,該決議首次明確指出飢餓和戰亂互有關連,敦促聯合國各成員國有責任向有需要的人提供糧食,並譴責以斷糧作為戰爭手段。

美聯社/ 路透社/ 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