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詩人金句 - 馮睎乾

諾貝爾獎詩人金句 - 馮睎乾

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詩人葛綠珂(Louise Glück),她的詩語言樸素而精煉,題材圍繞慾望、創傷、愛情、家庭等等,有趣在她寫自己的故事,往往以希臘神話作包裝,於是千百年前的古典就注入了新生命,得到別開生面的詮釋。葛綠珂的詩,我第一本看的是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新生》 (Vita Nova),書名跟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經典(意文是La Vita Nuova,拉丁文叫Vita Nova)一樣。

孔子說「詩可以怨」,但丁因夢中情人不幸早逝,滿腔哀愁無處宣洩,就用詩歌排遣,葛綠珂一生多災多難,少女時代患厭食症,長大後又受到離婚、房子失火等沉重打擊,寫詩就順理成章變成她的治療方法。她憑詩歌屢獲殊榮,然而世人眼中的非凡成就,在她卻是終身的磨難。例如《新生》一書,根本就是她的失婚失戀日記。

葛綠珂的詩句,乍看像時下流行的雞湯文字,淺白短小,但深度和技巧當然不能同日而語。凡是第一流的文學,必有非凡而透澈的視角,令人意想不到,卻又在情理之中。這種獨特的視角,用葛綠珂的話來說就是:"The master said you must write what you see / But what I see does not move me / The master answered Change what you see."

要治癒傷痛,葛綠珂告訴你,那就必須接受命運,不管那是恩惠抑或苦難。有一首詩,她借迦太基女王蒂朵(Dido)之口來說明以上道理。蒂朵被情人拋棄,痛不欲生,但終於得到片刻的覺悟,說道:「得到命運之神留意 / 終究是某種卓越。」(to be noticed by the Fates / is some distinction after all)又形容命運為「光榮的飢餓」(honored hunger),等於說自己的慾望才是創造命運的主體,接受命運即面對自我。

忽然想起這幾句詩:"Transition / is difficult. / And moving between two worlds / Especially so; / The tension is very great."不就是香港的現況嗎?葛綠珂的詩集,也許可提示大家怎樣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