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醫生,激死我了!」
「Jean,溫醫生不會激你,而且你還沒有死。」
「我在生醫學生的氣,方才與他們視像教學(按:疫情期間,除了中、小學、幼稚園,醫學院也是以視像替補臨床教學),居然有同學說腦炎能引致柏金遜症。」
「他定是指encephalitis lethargica(簡稱 EL),雖然文獻記載EL型腦炎確會引發類似柏金遜的後遺症,但EL大流行是歷史事件,與現世代的柏金遜症均無關係(按:後者是成因不明的退化病)。」
「熟讀書本卻跟現實脫節,那同學適合入仕多過從醫!」
「所以他便需要我們循循善誘了。說回EL,該流行性腦炎於上世紀初1916至1927約十年間大量爆發,全球多達五百萬人染病,患者有嗜睡至昏迷的症狀,其間死亡率超過三成,患者即使痊癒,很多也會留有近似柏金遜或其他運動障礙的後遺症。但到了30年代,EL好像一下子便消失了,由於年代久遠,其真正病因已無從稽考,學者曾推斷EL是由同期的H1N1西班牙流感引發,但2009年當H1N1疫潮重臨,也沒出現另一波EL,故大抵與流感無關。」
「上世紀有EL神秘腦炎,本世紀也有新冠肺炎疫症,早前媒體報道,後者亦可能引發柏金遜症大流行。」
「那些報道只是基於(及放大了)外地學者數篇假說性(Hypothetical)文章,迄今仍未有實質證據支持他們的說法。其中一個假設是病毒可以透過ACE2受體入侵人類神經系統,繼而刺激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積聚,長遠來說或會增加患柏金遜症的風險。另一說法是新冠病毒能影響人類嗅覺,而很多柏金遜病友也有嗅覺障礙,故兩者便有關連了。」
「都好牽強啫。」
「牽強與否已非重點,爭取研究經費或額外撥款時,越時令的企劃便越能派上用場,畢竟,現實中的遊戲規則就是如此。至於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的已知影響,觀察所見包括由病毒直接感染腦部的個別或疑似病例,和因免疫反應間接導致的中樞或周邊神經發炎(後者即吉巴氐症),患者病發期間也較易併發中風及其他心腦血管病。」
「即是無異於一般病毒性感染的神經併發症啦,但正所謂放火要趁風,打鐵要趁熱,下篇研究論文的課題,我心裏有數了。」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